【明報專訊】自然採光令人更舒適
綠色建築的其中一個目標是透過改善室內環境,保障住戶的健康、安寧及提升生活素質。綠色建築多數會透過座向及設計,盡量做到自然採光,因為人置身於天然光線下必比受電燈的照明舒適。綠色建築多會加建日光遮陽裝置,再加上高性能玻璃幕牆系統,能達到良好的隔熱及採光效果,阻擋猛烈太陽的熱力,減輕室內溫度受到的影響。另外,建築會透過適當的送風系統,有效控制室內的氣溫和空氣分佈,讓較冷和較新鮮的空氣盡量保存在人們活動的空間,保持讓人感到舒適又不會過冷的溫度,同時減低空調系統的負荷。
優化環境 節省能源
綠色建築除了為建築物用戶和擁有者帶來好處,在節省資源、減少廢料和節約用水等各方面都有助改善環境。首先,綠色建築在興建時,會優先使用循環再造原料及本地生產的物料,以減低資源消耗和運送過程中衍生的能源消耗。同時,建築物內會設置例如廚餘回收等廢物分類設施,建築擁有者亦可向業戶推廣和宣傳,盡量收集可供循環再造的物料及減少要棄置的廢物。節約用水方面,綠色建築會將供水系統的水壓盡量減低、在公眾洗手間安裝自動感應的水龍頭及安裝限流裝置、循環再用再造水冲廁和清潔等,這些方法都能為我們大大節省珍貴的水資源。
助減緩氣候變化影響
建築物消耗了香港九成的電力,佔香港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的六成。興建綠色建築是最好的減排方法,相比一般建築物它能帶來高達六成的節能效果,節能變相就是減低碳排放。若在香港推動發展綠色建築,能有效為香港達到節能減排目標,減緩氣候變化的影響。
綠色和平2013年委託城市大學做了一項綠色建築與本港電力市場的研究,以「香港建築環境評估法(BEAM+)」的認證評級作為標準,預測綠色建築的節能減排效果,研究發現香港只需要在2020年達到38%建築物為綠色建築的目標,每年就可節省35億度電,將二氧化碳排放量控制於2005年的水平。
綠色建築節能減排之餘,同時為我們節省發電燃料的開支,若在2020年全港所有建築物都成為綠色建築,將可每年為香港節省94億度用電及104億元天然氣的開支,即平均每名港人每年可節省1500元的電費!隨着天然氣的價格愈來愈高,透過節能可以為我們「慳得更多」。另外,綠色建築有助降低用電高峰期的電力需求,只要兩間電力公司在2020年有足夠的聯網容量,而香港亦在2020年達至28%建築物為綠色建築的目標,就可在不興建新發電機組下保持供電穩定,避免兩間電力公司要新建天然氣發電機組衍生的57億元開支,降低2%的基本電費加幅。
文﹕綠色和平項目主任楊文友
◆參考網址
《綠色建築﹕改革電力市場的出路》研究報告﹕
www.greenpeace.org/hk/publications/reports/climate-energy/2013/green-building
■相關概念
綠色建築 (green building)
綠色建築,外表看來跟普通建築一樣,卻很有「內涵」!根據香港綠色建築議會的定義,只有在其「生命周期」中,能在環保、社會和經濟方面都能維持可持續發展的建築,才能稱作「綠色建築」。還是很空泛?那麼還有一個更容易的識別方法﹕靠感覺!當你在建築物內感覺舒適自然,那座建築物多是綠色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