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勻全世界﹕朱古力聞名 窩夫傳千里
【明報專訊】比利時的朱古力享譽全球,馬力修認為朱古力的歷史涉及多個國家,是其有趣之處,「很久很久以前,可可豆由美洲的瑪雅人(Maya)種植,今日我們吃到朱古力,實在要多謝他們」。之後西班牙的探險家把可可豆帶到歐洲,直至18世紀,朱古力在西班牙、法國等地仍是一種飲品。19世紀時,固體朱古力才面世,出自哪個國家眾說紛紜,以馬力修所知,約1840年時由比利時一家朱古力公司製造。現在,在香港可吃到多個該國品牌的出品,每年9月,比利時駐港總領事館會舉辦朱古力接待會,讓在港的比利時人聚首一堂呢!
窩夫源自比利時,傳至世界各地後出現不同的變奏,在香港變成了「格仔餅」,會加上牛油、煉奶、砂糖及花生醬同吃。馬力修表示,傳統的比利時窩夫有兩款──列日窩夫(Lioge Waffle)及布魯塞爾窩夫(Brussels Waffle)。橢圓形的列日窩夫口感較厚實,製作時加入了pearl sugar(珍珠糖),味道甜甜的,通常在小店即時製作,以外賣形式出售。長方形的布魯塞爾窩夫口感較鬆化,配上忌廉及糖粉,並在茶室或餐廳售賣。比利時人會把這兩種窩夫作為下午茶或早晨小吃,有時當作甜品。
文化多元 多人學四種語言
馬力修說,比利時位於西歐中央,有很多外來移民,但比利時人對於其他國家或移民抱持開放態度,甚至從中吸收不同想法,令比利時成為多元文化的國家,這從其官方語言可見一斑,「北部說荷蘭語,南部講法語,東部的一小部分是德語區。大部分比利時人除有自己的語言,也會說另一種(官方語言),當然還有英語」。馬力修續稱,比利時的孩子在9、10歲左右必須學習第二語言,數年後再學英語。「許多人會選擇學第四語言,例如西班牙語、意大利語、俄羅斯語,也愈來愈多人學普通話。」
■比利時小知識
比利時(Belgium)
首都:布魯塞爾
官方語言:荷蘭語、法語、德語
貨幣:歐元
特色/其他:歐洲聯盟(European Union)於1993年正式成立,促進歐洲一體化,前身由比利時等6個國家創立。現有28個成員國,2012年獲頒諾貝爾和平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