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一位老伯因為肝硬化併發肝性腦病住入醫院消化內科,病情好轉後出院。但回到家裡,他還是幾天就發病一次。經醫生詢問,才知道原來老伯非常喜歡吃肉,在家裡常背著家人偷偷吃肉,而肉裡面的蛋白質恰恰是肝硬化併發肝性腦病的重要誘因。在醫院的時候能得到合理的飲食安排和治療, 所以病情很快好轉。專家表示,日常生活飲食的控制是預防、緩解肝硬化併發症的重要手段。
不久前,一位老伯因為肝硬化併發肝性腦病住入醫院消化內科,病情好轉後出院。但回到家裡,他還是幾天就發病一次。經醫生詢問,才知道原來老伯非常喜歡吃肉,在家裡常背著家人偷偷吃肉,而肉裡面的蛋白質恰恰是肝硬化併發肝性腦病的重要誘因。在醫院的時候能得到合理的飲食安排和治療, 所以病情很快好轉。專家表示,日常生活飲食的控制是預防、緩解肝硬化併發症的重要手段。
控制飲食
可緩解肝硬化併發症
老伯發病的時候,腦子呈現迷糊的狀態,不認識親友,甚至罵人、打人、扔東西,這些都是晚期肝硬化併發症之一——肝性腦病的典型症狀,並且病人的發病頻率很高。
醫師介紹,除了肝性腦病外,晚期肝硬化的主要併發症還有上消化道出血以及原發性肝癌。一般晚期肝硬化病人都會出現併發症,並且對病人的生命帶來很大的威脅。
併發症雖然難以避免,但卻能通過醫療、日常飲食的注意等手段進行有效控制。醫師表示,有些患者併發症發病頻率很高,幾天發病一次,但只要保護得好,可 以把發病頻率控制到半年乃至一年。因此,積極預防肝硬化併發症,特別是日常生活的一些預防事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病情,從而降低肝硬化的死亡率。
中晚期飲食宜清淡、細軟
專家介紹,肝硬化患者的日常生活習慣特別是飲食方面與病情息息相關,因此有比較多的講究,主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要避免受涼,因為肝硬化患者容易受 到感染;二是要多吃清淡的食物,不吃不潔淨的東西,限制鈉鹽的攝入,出現腹水者還要控制水的攝入;三是應該堅決戒酒,因為酒精對肝細胞有直接毒性作用,常 會導致病情加重或復發。
肝硬化到了中晚期,飲食還應該細軟、易消化,儘量少食多餐,禁止飲酒,且不要食用煎炸及硬、脆、幹的食品,如花 生、核桃等堅果就應少吃,吃時一定要嚼碎,同時不能進食過快,以免誤吞骨刺之類。這樣做的目的是預防食物對胃底及食管靜脈的摩擦等而減少上消化道出血的可 能。肝硬化晚期肝性腦病還應該採用「二高三低」的原則控制蛋白質的攝入,即高碳水化合物、高維生素,低脂肪、低蛋白、低鹽飲食。
患者易有悲觀心理
肝硬化患者容易因對肝硬化疾病知識的缺乏,沒能及早發現病情,或者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從而延誤了治療。所以,肝硬化患者及其親人要多瞭解肝硬化的相關 醫療知識,做到及早發現,及早治療;對於已經接受治療特別是出院的患者,則要到專科做週期性檢查複診,避免病情的復發或加重。
另外,肝硬化是一種慢性肝病,患者的病史都比較長,併發症多,死亡率較高,患者容易有焦慮、恐懼、悲觀的心理。
對此,患者親友要關心體貼患者,多作語言與非語言的溝通,消解患者的負面情緒;另一方面,患者本身也要認識到治療是一個長期曲折的過程,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戰勝疾病。
-----------------------------------------------------------------------
考生吃蠶豆
提升腦力
春夏交替健脾養生很重要。這時候氣溫起伏不定,濕氣也重,人們很容易出現各種不適症狀,進而引起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中醫認為,脾乃萬物化生之處,因此,健脾有助於説明消化。豆類是公認的健康食品,營養豐富,膳食纖維含量高,尤其是春夏養生時,豆類食物是大眾可多選擇的一類食物。
1. 蠶豆調和五臟六腑
腦力勞動者可多吃
蠶豆,又稱胡豆、佛豆、川豆、倭豆、羅漢豆等。中醫認為,其味甘,微辛,性平,無毒,主利胃腸排泄,調和五臟六腑。對於常飲酒的人來說,可用蠶豆苗熬汁,有良好的解酒效果。
營養學認為,蠶豆中含有調節大腦和神經組織的重要成分鈣、鋅、錳、磷脂等,並含有豐富的膽石堿,有增強記憶力的健腦作用,因此如果你是正在應付考試或是腦力工作者,不妨適當進食蠶豆,以達到健腦效果。蠶豆中的鈣,有利於骨骼對鈣的吸收與鈣化,能促進人體骨骼的生長髮育。蠶豆中含有大量蛋白質,在日常食用的豆類中僅次於大豆,並且氨基酸種類較為齊全,特別是賴氨酸含量豐富。蠶豆皮中的膳食纖維有降低膽固醇、促進腸蠕動的作用,現代人還認為蠶豆也是抗癌食品之一,對預防腸癌有作用。
2. 蠶豆容易致過敏
蠶豆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蔬菜,但因蠶豆尤其是鮮蠶豆含有過敏因數,所以有人吃了蠶豆會發生過敏現象,他們甚至聞到蠶豆花粉氣味後也會過敏。主要表現在大量紅細胞被破壞,皮膚、眼球發黃,俗稱「蠶豆黃」。這是一種遺傳性代謝缺陷引起的病症,是因為體內缺乏一種叫做6-磷酸葡萄糖脫氫酶的酶所致。如果因吃蠶豆發生過過敏的人群,一定不要再吃蠶豆或其製品,有家族史者也不能吃蠶豆。
另外,蠶豆在烹飪時一定要煮熟煮透方能食用。由於帶皮蠶豆膳食纖維含量高,不宜多吃,以免加重對腸胃的負擔。
-----------------------------------------------------------------------
美研究:
植物古法治牀蝨
牀蝨大概是現代家居的最大「災難」,有科學家認為,全球的牀蝨「勢力」愈來愈龐大,原因之一是牠們已經對殺蟲劑產生抗藥性反應。當化學方法已不能解決牠們,人類還有何對策?
英國皇家學會學術期刊《界面》(Journal of the Royal Society Interface)最近刊登美國科學家一個有趣的研究,發現巴爾幹及塞爾維亞的治蟲「古方」,或可應用於現代寢室。古人的方法是將扁豆葉放在牀邊,讓葉塊黏着昆蟲如蚜蟲或蜘蛛,翌早直接將葉塊燒毀,其作用除了阻止昆蟲走到牀上,也能阻礙牠們繁殖,解決蟲患。
現代科學家則利用精密的電子顯微鏡等技術,發現竅門在於扁豆葉的絨毛。它不僅能如魔術貼般短時間黏着昆蟲,還可刺入蟲腳,阻止其活動。科學家現正進一步分析這些絨毛的幾何分佈、尖度、密度及高度等,希望將這種來自植物的智慧發展成人造物料,對付治牀蝨問題。
雖然有不少科學家質疑,現代睡房的設計,暗角多又有罅隙,即使能製成相關物料也難以應用於睡房的環境,但英國倫敦衞生及熱帶醫學學院(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and Tropical Medicine)的昆蟲學家Dr. James Logan指,昆蟲繁殖快速,難以完全清除或捕捉,但這意念卻可用於監察昆蟲的數量,相信適用於酒店這類公眾地方。
專家補充,牀蝨肆虐的原因,除了殺蟲劑抗藥性之外,旅遊活動及二手傢俬買賣愈趨頻繁,都有一定的影響。
-----------------------------------------------------------------------
啤酒味道
能刺激多巴胺分泌
美國印第安納大學(Indiana University)醫學院一項研究,發現單憑啤酒味道的刺激, 已能激發腦部傳遞物質多巴胺(dopamine)的活躍程度,而酗酒者、或家族中有人酗酒的人士,明顯對啤酒的刺激較為敏感,暫未知這是否他們容易有成癮問題的生理原因。
此項研究找來四十九名年齡平均二十五歲的男性參與,當中七人有酗酒問題、十二人的父母或兄弟姊妹為酗酒者。他們先服用一些多巴胺受體的「顯影劑」,以讓研究人員追蹤其體內多巴胺的位置與活動狀況,另以正電子掃描(PET scan)偵測其大腦反應。然後,研究人員分別在他們的舌頭上,噴灑有氣清水、運動飲品或他們最喜愛的啤酒,然後量度其大腦的生理反應。
由於研究設計為只噴灑這些飲品,而非直接的喝下,故能分辨出他們的大腦反應,不是受飲品的化學物質影響,而是純粹味蕾的刺激。過往的人體與老鼠實驗已證實,多巴胺是由大腦的腹側紋狀體(ventral striatum)分泌,今次的研究除了發現這點,亦進一步找出是由右邊的腹側紋狀體釋出。而家族中曾有酗酒病史的人士,其多巴胺反應是沒有家族史人士的四倍。不過,酗酒者本身的反應卻沒有特別高,專家相信可能是他們較為年輕,其多巴胺的過敏反應未開始出現,或因為研究樣本太少,不足以反映此現象。
報告指出,是次研究可見有酗酒家族史的人士有更高的多巴胺反應,可能令他們對酒精的刺激有更強烈的渴求,但未必會引致病態酗酒,未來尚需更多研究了解酗酒與多巴胺活動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