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希克藏品新展 觸中國時政盼引共鳴
【明報專訊】西九文化區M+策劃的第三個希克藏品展正向公眾開放,以「心靈圖景」為主題,展示38名中國當代藝術家在1990年代中期至2010年代的創作,展期逾兩年。今次展品不乏觸及中國時政之作,包括內地異見藝術家艾未未的藝術裝置《碎片》、上海藝術家余友涵取材自毛澤東的系列畫作等。M+希克策展人武漠表示,今次展覽以情感共鳴為主軸,盼為觀眾提供更貼近心靈的視角,深入理解該段別具意義的歷史。
繼「從革命到全球化」、「別傳」後,第三個希克藏品展「M+希克藏品:心靈圖景」已於上月22日揭開帷幕,劃分8個主題展區,當中6個展區分別以快樂、感傷、平靜、焦慮、質疑和驚奇為主題,探索藝術家如何透過作品展現情緒;餘下兩展區則是「看見情感」及「塑造情感」,帶領觀眾細看埋藏在作品表象的情感,並探問文化如何影響情感表達。M+介紹,今次展品既是「藝術家對變化不息的國家之回應」,也為處身其中的觀眾帶來情感共鳴。
涵38藝術家展品 艾未未維持一件
M+揭幕初期曾因希克藏品展展示、撤換艾未未作品惹議,前年第二個藏品展只有《一噸茶》出自艾未未之手。今年第三個藏品展維持只展出一件艾未未作品,為大型藝術裝置《碎片》。M+介紹,《碎片》探索新舊文化之間界限及可能,作品似一片「叢林」,當中的古廟殘件及家俬象徵中國傳統文化的碎片,在歲月洗禮下出現破損及磨蝕痕[;若從高處俯瞰,「叢林」輪廓便狀似公雞,猶如中國版圖。
毛肖像融合夢露 熊貓成公益主角
另有展品圍繞中共已故領導人毛澤東及國寶大熊貓等元素。上海藝術家余友涵以毛澤東像入畫,其中《無題(夢露)》將毛肖像與美國影星瑪麗蓮•夢露的臉容結合;《毛主席在韶山和農民交談》及《毛與紅領巾在天安門上之二》則挪用民俗藝術中的花卉圖案,營造出領袖與民同樂的歡快畫面。北京藝術家趙半狄則利用大熊貓的親民形象與當時公益廣告常見的宣傳手法,回應當時缺乏社會關懷的現象,代表作包括《趙半狄和熊貓咪》海報系列。
希克獎入圍作可免費睇
此外,M+明天起免費展出「希克獎2025」6名入圍藝術家各一項作品,展期約4個月。當中,本港藝術家黃炳的錄像裝置《風避賭債去》外形似玩具屋,草皮鋪滿地面、旗杆戳穿屋頂,屋內播放的影片則描繪10個角色的內心世界,探問暴力、權力及欲望。其餘5名入圍者分別為畢蓉蓉、何銳安、許家維、劉慧德及潘岱靜。評審委員會將於12月公布得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