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處不網購 小店兼營取貨點求生 車房轉型副業變主業 寵物店:不介懷客人網購貓砂
【明報專訊】近年本地經濟環境轉變,港人熱中於北上消費外,眼球稍移,不少市民網購亦令國貨南下湧港。本報記者統計8間在港經營的主要集運商提貨點數目,全港自提點至少超過1900個;比對全港18區人口,最密集是油尖旺區,每2394人有一個自提點。兩類熱潮夾擊下,有本地車房、寵物店、洗衣店等順應時勢,在原本業務一旁稍為轉型,利用店內空間,躋身網購行列兼營自提點另覓收入,力爭在經濟「洗牌期」免遭淘汰。
明報記者 范灝民 施晉宇
全港近2000自提點 油尖旺最密
近期內地網購平台推出各式購物優惠,吸引市民消費。本報記者月初到黃大仙一間集運自提點觀察,貨物堆積如山,一度瀉出大門門檻,職員要踏上貨物尋貨物,有取貨市民表示「以前唔畀我眼見、唔畀我摸洢Y唔會買」,但「M家有邊個唔淘寶?」
網購需求增加,自提點區區皆是。據本報統計8間在港營運自提點的物流服務商——菜鳥、順豐(不包括自提櫃)、香港集運、公主集運、鑫航集運、集運世家、神州集運及BuyUp,撇除重複地址後,截至上月全港共設最少1914間自提點,有184間的元朗最多,有35間的離島區最少;若以各區人口比例計算,油尖旺最密集,每2394人有一個自提點,西貢區則每6507人有一個自提點(見圖表)。
「汽車生意佔一成」
車房為做自提點改裝
近年政府呼籲商家轉型應對市民及旅客的消費模式變化。本報統計上述數據時發現,不少店舖本身有「主業」,如車房、寵物美容店、洗衣店、藥妝店、餐廳及髮廊等。於柴灣開業逾廿年、原本主營汽車維修的歐亞汽車負責人李小姐表示,以往主要維修貨車,每年有100萬元營業額,惟新冠疫情後客量大減,「有人退休,有人生意失敗」,加上「港車北上」方便車主往返內地整車,目前汽車相關生意僅佔整體生意約一成。
李小姐續稱,隨茖悟虷◎L,本打算「順水推舟」結業兼退休,但不捨與街坊交流的日常,希望在仍有心力下,繼續「諗點樣生存」。她說,成為自提點前,港人網購未如現時蓬勃,與菜鳥商討細節近一年,兩年前開始合作;之後車房業務重心更逐漸傾斜於網購提貨,遂將用作「入車」的斜坡改建為梯級,方便作為自提點運作。她透露,目前該業務扣除成本後,每月可有約兩三萬元收入。
對比2009年,現時車房格局已面目全非,但仍保留小量「飛機唧」及維修躺板等架生整車。李小姐說,現時很多市民買衫褲鞋襪皆先上網物色,網店無舖租成本、產品價格低,配合包郵等策略,港人網購「根本唔會停」,亦令她工作比之前困身,「每星期7日都要收貨」,形容現時是「朝代轉換黈伬唌v。
「拎拼多多鶧}買我洁v
寵物店:至少帶動人流
寵物美容店Rainbow Pet Shop於筲箕灣一小巷開店約廿年,主營寵物美容及用品。負責人伍小姐表示,寵物用品零售生意「的確差驉v,她與不少港人一樣有網購習慣,覺得當中有謀利空間,遂於今年6至7月先後與兩間物流服務商合作成為自提點,暫未收到首份佣金,但預料收入只可稍作幫補。不過她認為,即使自提點收入微,至少可讓客人知道店舖存在,帶動人流,「買我鶧}拎拼多多,或者拎拼多多鶧}買我躞d物洁v。伍又說,雖曾目睹有客人網購貓砂,但她不會介懷,會接受市場決定。
在灣仔經營逾廿年的藝舍洗衣店是順豐合作自提點。負責人Alex表示,以往較常接區內酒店、旅客訂單,但疫後經濟未回勇,加上移民潮使生意減少,去年加盟做自提點。但他說,由於順豐貨量不多,最高峰月入也只近2000元,僅夠幫補租金。
李兆波:租金不減 網購勢續
經濟學者李兆波表示,商家利用店舖空間轉型做自提點,獲取額外收入幫補支出屬良策。對於實體店前景,他說香港稅貴,連帶租金高昂,一般商家為平衡成本,可能犧牲人手及壓縮店面空間,影響客人消費體驗,加上近年網購產業趨成熟,整個購物流程可靠,甚至出現規模經濟,市民較少憂慮被騙,故當實體店消費體驗差,更易傾向網上消費。
李兆波認為,若本地租金不減,市民網購趨勢將持續,除具特色的實體店或可繼續經營,其他可藉網購取代的商舖,依然會繼續「捱打」或陸續結業。
(消費轉型系列?一)
■明報報料熱線﹕inews@mingpao.com / 9181 46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