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白酒商加快駐港 蘭桂坊引進冀吸商機
【明報專訊】政府去年放寬烈酒稅後,期望本港成為高價烈酒的貿易及分銷中心,包括協助內地白酒「走出去」。內地烈酒品牌「見個面」創辦人龍海峰認為,放寬烈酒稅是加快公司進駐本港的關鍵因素,去年第四季起與本港合作伙伴建立營運中心及門市,預計今年將正式開張,並趁蛇年引用以蛇為主題的產品,以內地價在港發售。雖然未受惠於降低高價烈酒稅的影響,蘭桂坊協會近期亦引進內地的平價白酒,冀逐步推廣該酒類,吸納更多內地商人在港宴請客人的商機。
灣區發展促進生意來往 需求增
身兼「貴州仁懷時間里天邦酒業」董事長的龍海峰稱暫時無法提供減稅後的生意數據,但留意到本港對內地白酒需求逐步提升,加上大灣區發展促進兩地生意來往,逐步增加港人認識及飲用內地白酒的習慣。目前該公司主打大曲醬香型白酒,被問到如何受惠於烈酒稅,他稱視乎不同產品,原本售價上千元的產品,可以減到500至800元不等。
他認為減烈酒稅有助本港發展成內地白酒品牌「對外出海的橋頭堡」,稱目前公司在澳洲及馬來西亞設銷售點,擬擴展至其他東南亞及歐美市場。
指酒吧酒類多不受惠減稅
蘭桂坊協會總監張素媚稱,近年內地白酒在本港漸趨盛行,亦有不少內地高才來港、經商,蘭桂坊在農曆新年期間會舉辦內地白酒推廣活動,可以低於100至100多元在指定酒吧飲汾酒,或以汾酒製成的雞尾酒,她說一方面期望增加本地顧客接觸內地白酒的機會,同時期望藉引進內地白酒,吸納更多內地商人在港宴請客人的商機。
至於《施政報告》提出寬減烈酒稅後銷情,張素媚提到,去年聖誕期間生意表現理想,生意額較前年上升約一成半,主要因人流增加。但她稱,顧客在節慶期間多數選購紅酒、白酒或雞尾酒,點選貴價威士忌或干邑的人不多,而大部分酒吧的酒精飲品,並不在減稅範圍,而且部分烈酒供應商無減價,因此酒吧業界未必受惠於減稅。
她又提到,去年聖誕生意與2019年高峰期相比,顧客數量回復至約九成,人均消費回復至約八成,後者由逾千元跌至數百元,她期望月底公布的《財政預算案》可推出更多刺激本地消費的措施,增加飲食業的人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