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中文:忽然戒嚴令
【明報專訊】韓國總統尹錫悅在非戰爭狀態下,在去年12月突然宣布緊急戒嚴。戒嚴令持續6小時後被國會廢除,觸發韓國國內政治動盪。我們可由此思考,究竟怎樣才算一個及格的「當權者」?
■新聞例子
尹錫悅突然宣布戒嚴
引發國民不滿
尹錫悅去年12月3日發表電視講話,宣布實施緊急戒嚴令,表示是為了「清除親朝鮮勢力,維護自由憲政秩序」。據外界分析,韓國在野黨推動針對尹錫悅總統夫人的系列立法,以及彈劾檢察官等公職人員,可能是尹錫悅宣布「緊急戒嚴」的導火線。
6個在野政黨於12月4日啟動彈劾尹錫悅程序,12月7日表決,因國民力量黨拉隊離場,彈劾案未獲通過,數以十萬計的示威者在國會外集會,要求罷免尹錫悅。憲法法院將有180天審議彈劾案,若裁定成立,尹錫悅將被罷免。尹錫悅批評在野黨自現屆政府成立以來彈劾多名官員,國政癱瘓;同時抱怨自他就任總統以來,國會已對政府官員發動22次彈劾程序,且有10件是在去年6月選出新任國會議員後提出。
尹錫悅12月12日再於電視發表演說,強調宣布戒嚴正當,將積極應對彈劾及調查,拒絕選擇「有序下台」(在特定時間點自行辭職)方案。執政國民力量黨黨魁指尹錫悅僅是辯解而非反省,韓國國會14日二度表決對尹錫悅的彈劾案。在12名執政黨議員倒戈下,會中以204票贊成、85票反對通過彈劾。尹錫悅立即停職,由國務總理暫代職務。同月底國務總理亦遭彈劾,由經濟副總理兼任代總統及代總理。
資料來源:綜合《明報》報道
■延伸字詞
彈劾
詞性:動詞
詞義:監察機關或民意機關對違法失職的政府官員提出控訴,以監督其行為的行動
■延伸學習
當權者的條件
.以人民福祉為首要考慮
儒家認為,當權者應以人民福祉為首要考量,以「仁」為核心,施行仁政。《論語·為政》載「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當權者管理國家應以身作則,要如同北極星一般安然不動,其他星辰(群臣)自會圍繞而來,國家就會穩定繁榮。領導者的德行是治國的基礎,領袖能以道德為本,社會自然和諧穩定。
.人民才是國家的主人
決策令民眾不滿,甚至引發大規模抗議,當權者該如何處理?《孟子·盡心下》載「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所謂「民本」,意指人民為國家的根本,國家的主人並非君主,而是人民。孟子強調的是身為一國之君,不能因為自己尊貴權高,便忽視人民的生活需要。當權者應放下身段,以民意基礎治理國家。
.國君與民眾互相信任
孔子認為「民無信不立」,民眾的信任是國家穩定的重要基石。君主要取信於民,就要事事關心人民,所謂「得民心者得天下」,孟子認為當權者能贏得民心,方能贏得天下,穩固政權,此基礎上施行仁政。
■延伸思考
你認為國際上哪個統治者符合儒家思想中好領袖的條件?請舉例說明。
文:袁志敏
圖:法新社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74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