識讀媒體:平機會推媒體處理精神健康指引
【明報專訊】■熱話
傳媒具影響力,報道自殺、兇案、精神健康等新聞時,必須具操守及自我約制,以免對公眾造成模仿效應、歧視等不良影響。
平機會2024年6月推出《媒體處理精神健康新聞指引》,呼籲傳媒平衡報道有關議題,以免令人容易將精神健康問題與暴力掛u,以及應避免使用負面言詞描述或標籤有精神健康需求和復元者。
有份參與撰寫指引的浸會大學新聞系主任李文引述國際不同組織發出的相關指引,稱傳媒在報道暴力及犯罪內容並涉嚴重精神疾病時,不能假設暴力罪案起因就是精神疾病,或暗示所有精神疾病患者都有暴力傾向並有公眾威脅,亦不要因有人舉止令人震驚,就歸咎為有關人士患精神疾病。他稱希望指引亦用作公眾的傳媒素養教育,提醒公眾轉載社交媒體內容時應辨別資訊真假,避免標籤相關人士。
香港記者協會亦設傳媒報道自殺、意外事件,以及處理血腥、暴力、惡心和色情圖片的指引,提到如非涉及重大公眾利益,傳媒報道自殺新聞時應低調處理,報道個別案件時不宜簡單將責任歸咎任何一方,亦宜同時提供防止自殺的輔導機構或服務的資料等。香港新聞行政人員協會設運作細則,建議傳媒處理血腥、暴力、惡心和色情圖片時,要考慮圖片對說明新聞事件是否必要,以至對社會、當事人及其家屬的影響。
■知識站
媒體處理精神健康新聞指引
根據平機會《媒體處理精神健康新聞指引》,所有媒體工作者報道有關精神健康議題或事件時,應以同理心、平等、尊重和理解的態度對待有精神健康需要的人,力求報道準確、真實、客觀和全面,並遵從5項原則:
(1)力求準確
包括確定當事人精神健康狀G與所報道的事件有關,而資訊來源需基於事實和權威可信,避免猜測、假設和籠統地概括精神病患的狀G及事件成因等
(2)減少傷害
避免不必要或過分描述、渲染事故情節等
(3)保護私隱
尊重當事人和相關者的私隱
(4)慎用語言及影像
避免使用負面言詞描述或標籤有精神健康需要的人或復元者,不應使用「失常」、「癲」、「黐線」、「瘋」等污衊或侮辱言詞,避免煽情、誇大的標題等,如字詞和圖像可能令人不安,應盡量縮小
(5)幫助及支持
應盡量涵蓋正面資訊,平衡相關報道,例如鼓勵受精神狀G影響的人求助,提供相關機構的支援及聯絡途徑如電話熱線等資訊
■小練習
以下一則模擬新聞報道,試圈出以下報道處理手法不當之處。
癲佬橫行 人心惶惶
疑似精神病亂斬人
【××日報訊】昨日本港發生一宗瘋子斬人案,一名男子在商場忽然「發癲」朝人揮刀。警方接報後到場把男子制服拘捕,暫未知他是否有精神病紀錄。事件無人受傷。
■參考答案
1. 標題不屬事實及相當主觀,標題及內文的「癲佬」、「瘋子」及「發癲」等字眼屬歧視,不應使用
2. 根據報道,事件只是有揮刀而無人受傷,但標題及內文均提及「斬人」,屬失實報道
■思考題
你在晚上合家歡時段播出的電視資訊節目看到,主持人聲稱某兇殺案的犯人是精神病患者,你認為有否不妥?
思考方向
(1)節目內容是否客觀持平?
(2)節目內容會否令人情緒不安?
(3)如認為有問題,觀眾可向哪些機構投訴?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智學公民 第1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