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並讀:物小藏大義
[2024.10.29] 發表
【明報專訊】2016年文憑試考材〈紅心番薯〉借物喻人,藉卑微而有用處的番薯,象徵父親經歷憂患的一代人,既流露父子之情,也抒發父親一代人失去泥土的悲哀。
文章的高下之分,不見得道理要驚天動地,而是能否把握「物」的特性,讓簡單的感悟變得深刻。
今期來細讀美國短篇小說大師歐.亨利的〈聖誕禮物〉和當代小說家黎紫書的微型小說〈窗簾〉,看他們如何利用有限的篇幅,借助微小的物件,述說顯淺卻最易被遺忘的人情滋味。
文:韓祺疇
圖:fcscafeine@iStockphoto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星笈中文 第142期]
更多教育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