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09.15
    星期日

學包餃子減外出用餐 華婦改生活習慣省錢

[2024.09.15] 發表
蔬果價格雖有所下降,但仍不算便宜。(本報記者攝)
華人家庭餐桌常見的紹菜,每磅仍然超過2元。(本報記者攝)

【明報專訊】儘管有數據顯示,超市售賣的食物價格略有下降,但不少華人居民依舊感覺生活成本攀升,不得不改變一些消費和生活習慣。

家住列治文的張太太分享說,家中有三個學齡孩童,食物開支一直都是家中第二大支出,僅次於房屋按揭,每月花費接近千元,並稱這已經是控制後的結果。

她說:「自疫情爆發至今,我們一家人幾乎沒在外面(餐館)吃過飯。疫情時期是為了安全,後來就習慣了,當然也是為了節省開支,現在去外面吃飯太貴了,我們一家五口在food court(美食廣場)吃一頓至少都要100元。」

張太太又說,她對抗食物價格上漲的辦法主要有兩招:一是減少浪費,二是盡量自己做。張太太解釋說,以往買食物尤其是孩子們愛吃的水果或零食會刻意多買一些,避免孩子之間爭搶,但結果常常吃不完,「最讓人生氣的是,有時一個孩子突然不愛吃了,其他兩個也跟風,也不要了,食物過了保質期,只能扔掉」。現在,她給孩子們立下規矩,食物沒吃完就不再買;買的時候也會注意分量。

張太太還說,以往家中會常備一些從超市買的冰凍水餃之類,這些半成品其實都不便宜,現在她都自己做。她笑稱:「我一個廣東人,現在每月都會在家做幾次麵食,最早學的是包餃子,現在包子、餡餅、韭菜盒子,我都會做了。」

今年夏天剛讀完研究生課程的羅小姐亦分享了一些在食物上省錢的經驗。她直言,目前還沒有找到工作,必須盡可能地降低生活成本,「房租是每月固定開支,只能在吃上面想辦法」 。雖然已經畢業,羅小姐仍保留有好幾個同學間的社交媒體群組,不少同學在快餐店和超市兼職,他們會不時在群組中發一些打折信息或折扣券,她都會留意收集並使用。她指,相比中餐和壽司,西式快餐的價格是最便宜的。羅小姐又指,讀書期間因為功課太忙,從未自己做過飯,經常吃泡麵和麵包;現在時間多了,卻仍未添置廚具碗筷,一方面是考慮到未來可能需要搬家,一方面也是為了延遲花這筆錢。

她說:「我發現超市出售的熟食品種愈來愈多,非常適合我這種不做飯的人,我現在每天傍晚都會去不同的超市看看,買些打折的熟食,有的可以吃一整天。」

更多要聞二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