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點對點:攜月背壤回航 嫦六創歷史
【明報專訊】嫦娥六號探測器2024年6月6日在月球軌道與軌道器和返回器組合體完成交會對接,並將早前全球首次在月球背面採集的樣本安全轉移至返回器中。6月25日,返回器攜帶月壤樣本返回地球,着陸在內蒙古四子王旗航天着陸場。
採集兩天
助研月球結構
央視報道,嫦娥六號6月2日順利降落月球背面南極的「艾特肯盆地」,隨即進行兩天的智能快速採樣,通過鑽具鑽取和機械臂表取兩種方式,完成多地點及多樣化自動採樣,再將月球背面樣本封存在由上升器攜帶的儲存裝置。
國家航天局指出,嫦娥六號着陸器配置的降落相機、全景相機、月壤結構探測儀、月球礦物光譜分析儀等多種儀器協助有效載荷及正常運作,為探測與研究月表形貌及礦物組成、月球淺層結構發揮重要作用。
歐太空總署
感激參與其中
着陸器攜帶的國際科學探測儀亦正常運作,其中法國的月球氡氣探測儀在地月轉移、環月階段和月面工作段均有開機;歐洲太空總署(ESA)的月表負離子分析儀於月面工作段開機;位於着陸器頂部的意大利激光角反射器為位置控制點,降落月球背面後用作測量距離。據央視報道,ESA署長表示嫦娥六號成功着陸是了不起的成就,感激且自豪能參與其中。
嫦娥六號探測器5月3日發射升空,6月2日軟着陸月背,6月25日返抵地球,整個旅程歷時53天。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智學公民 第09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