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科學家上水發現歐亞水獺蹤[ 嘉道理農場招募市民搜索 籲北都連通濕地活化人工河
【明報專訊】行蹤飄忽的歐亞水獺是國家二級重點野生動物,亦是全球近危物種,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研究團隊今年2月於鄰近上水的梧桐河與雙魚河交界一帶河畔,發現疑似動物的分泌物,經基因鑑定後證實屬歐亞水獺。農場表示,發現分泌物的地點位於后海灣以東較遠及內陸位置,證明水獺會使用鄰近市區的石屎化河道,認為政府發展北部都會區,除了要保留濕地完整和連通,更應該積極活化人工河道和改善水質,營造對水獺和其他野生動物友善的設施,讓牠們在鄰近市區亦可以找到地點棲息及覓食。
明報記者 馬耀森
發展局:按生態評估制訂緩解措施
發展局回應稱,政府在發展北部都會區時,會按《環境影響評估條例》要求,對動植物及野生生物的生境作生態評估,並制訂適當的緩解措施。以新田科技城為例,政府提出有利歐亞水獺的優化措施包括建立生態走廊。政府亦會採取措施改善區內以至后海灣的水質(見另稿)。
1950年代,珠江口一帶曾是水獺皮的主要產區,每年收購量逾萬隻,可製作皮草,但過度捕獵以及生境變化等令水獺種群數量銳減。嘉道理農場近年調查珠江口一帶的歐亞水獺,包括設置紅外線攝錄機拍攝,以及分析水獺遺留的分泌物。研究團隊亦在珠海發現歐亞水獺,但需要更多研究,以確定與本港歐亞水獺是否屬於同一族群。
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中國保育項目自然保育主任梁幗頤表示,農場於2020年起在后海灣一帶尋找歐亞水獺的蹤[,2021年在白泥發現水獺的分泌物(糞便或肛腺分泌物),以及於2022年與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合作,在米埔拍攝到3隻水獺一起出現。不過她說「香港的水獺好怕羞,實在太難找」,要「地氈式」搜索牠們的分泌物,太過耗費人力。為了更有系統尋找水獺,農場在今年初開展「香港考『獺』計劃」,招募了12名市民為公民科學家,並設計了5條路線,包括豐樂圍、新田、大生圍、梧桐河及落馬洲,每次派2至3人,按設計路線野外調查,至今已共17次。
梧桐河發現證水獺出沒近市區石屎化河道
計劃推行至今,研究團隊在梧桐河、新田及馬草壟發現歐亞水獺的蹤[,當中在新田設置的紅外線相機於今年3月拍攝到歐亞水獺的照片,顯示這個北都發展重點仍是水獺的重要棲息地;其餘兩次均發現水獺分泌物,包括今年2月在上水濾水廠對出的梧桐河岸發現,梁幗頤認為意義重大,除了證明后海灣以東較遠及內陸的地點仍有水獺出沒,亦證明水獺會於鄰近市區的石屎化河道出沒。
她說梧桐河兩岸雖然有做綠化工程,河道亦有不少淡水魚如福壽魚,但與天然河道的生境仍有明顯分別,估計水獺沿茼Z海灣一帶河道,例如深圳河,一直游到梧桐河覓食,而發現分泌物的位置與深圳河距離逾1公里。
籲優化地下輸水道形成生態走廊
梁續稱全球水獺受到三大威脅,包括水質污染、水體連通性被切斷,以及生境碎片化。水獺主要在水中移動,若捉到魚,則會上岸進食,及留下分泌物「霸地盤」,故牠們的活動範圍與水體之間是否相連甚為重要。她以梧桐河為例,河道以西是河上鄉,有不少魚塘,但被一條單程車路分隔,若優化地下相連的輸水隧道,就可以形成生態走廊,將不同的水體連接起來,水獺的活動範圍得以擴大。
梁幗頤又表示,過去曾於沙嶺相關工程的環評報告顯示有歐亞水獺出沒,但當地的濕地已消失。今次梧桐河發現水獺分泌物,證明整個后海灣及深圳河集水區都是水獺的棲息地,認為除了要保留濕地完整和連通性,更應該積極活化人工河道和改善水質,例如加強河道兩岸之間的綠化,令水獺有藏身之所。
(城市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