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安安懂繞道省體力 助評估老年動物健康
【明報專訊】人類照顧下全球最長壽的雄性大熊貓安安前年7月離世,享年35歲。海洋公園研究團隊昨發表一項針對安安生前活動軌[及對棲息地喜好的研究,發現牠懂得選擇停留位置及路徑,以減低體力消耗,行為模式與野外大熊貓相符。團隊稱,園方研發的路徑分析研究方法容易操作,可應用於不同物種,有助評估動物健康狀G,顯示老化及疾病如何影響動物的生活模式,以及改進動物棲息地等。
研究團隊在2019年7月至2022年1月期間,就安安的日常生活做了一項長達31個月的研究,透過將「香港賽馬會四川奇珍館」內兩個棲息地區域的15條路徑分類為少於20度角的緩坡,和多於20度角的斜坡,結合現場觀察和影片分析,了解安安對不同斜度路徑的喜好。
選坦路緩坡 揀停留位置
研究發現,安安平均三成的時間都精力充沛、活躍好動,亦懂得選擇停留位置及路徑,以減低體力消耗,例如在上坡時傾向使用較平坦的緩坡,下坡時則會使用較斜的陡坡,行為模式和野外大熊貓相符。
研究助改善棲息環境
研究項目負責人及海洋公園公司高級研究員馬思慧(Dr Eszter Matrai)表示,園方所研發的路徑分析方法容易操作,可應用於不同物種,其他動物設施亦可採用。她指出,研究方法能夠協助評估動物的健康狀G,包括足部和肌肉骨骼系統的健康、關節炎狀G等,亦提供客觀數據以顯示老化及疾病如何影響動物的生活模式。
考慮到目前對於老年動物的研究不多,她相信這次研究不但能用於改進棲息地設計,亦能協助護理員根據動物年齡與季節等因素,更有策略地在棲息地添置豐容物,以增加動物與環境的互動。
被問到將有兩隻大熊貓來港,園方有何安排,馬思慧表示現時未確定新熊貓會入住哪個展館,強調會先觀察其行為,視乎情G再給予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