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副刊暑期版】消暑古今 從奧運村說起
【明報專訊】巴黎奧運為響應環保,奧運選手村原不設置冷氣,然而天氣實在炎熱,大會最終為部分房間安裝冷氣機,另有部分國家或地區自行裝置流動冷氣機,包括內地及香港。沒有冷氣的炎夏實在難以忍受,我們或可參考傳統的「涼快」方法。
明報記者 鄭惠霞
■新聞事件
流動冷氣機抗炎夏
今屆巴黎奧運為響應環保,選手村原定不提供冷氣,然而奧組委早前決定為一半的房間安裝2500部冷氣機應對炎夏。港隊在政府經中聯辦協助下,經歐洲代理購入45部流動冷氣機,並從歐盟國家清關運送巴黎。
【節錄自〈港安排45部流動冷氣今全抵選手村〉,《明報》,2024.7.24】
■認識中國文化
沒冷氣怎麼辦?
中國古代有不同方式平安度過炎夏,例如:
建「涼屋」
「涼屋」早在唐代出現,這類房屋會建在河道等水源附近,屋旁設大風車,通過水循環將水送往屋頂,再慢慢沿屋簷流下,讓水中的涼氣送進屋內。不過這種涼屋並非人人能享,唐代詩人張仲素在《雜曲歌辭·宮中樂》曾提到「甘泉將避暑,台殿曉光凝」,在他的描述中,這是屬於皇族的房屋。
躺「瓷枕」
要在炎夏安眠,現在我們可選用涼感寢具。瓷枕則是隋唐代出現的消暑好物,因為瓷器上的釉質具有冰涼的特點。北宋詩人張耒曾在作品《謝黃師是惠碧瓷枕》提到:「鞏人作枕堅且青,故人贈我消炎蒸。持之入室涼風生,腦寒發冷泥丸驚。」意思是有人贈予瓷枕,躺在其上腦袋也能感受涼意。
■想一想
你聽過「心靜自然涼」嗎?你如何解讀這句話?
【Smarties' Power English及《中華小學堂》 (《明報》周三、五校園訂閱版),以新聞材料,讓學生了解世界,認識傳統文化。】
(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