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AI分析影片照片 代肉眼逐件蒐證
【明報專訊】海關電腦法證所近年耗資60萬元研發人工智能(AI)系統,以分析和篩查電子證據中文字、圖片等內容,研究取得初步成果,料可於短期內應用,提升調查工作效率。海關電腦法證及資訊科技保安組署理助理參事趙吉烏蘭表示,人工智能系統分析準確度達八成,但或會受不同因素如資料量等影響,期望未來持續改善數據模型,提升準確度。
準確度八成 料短期內應用
海關電腦法證所主要負責收集、保存和分析不同科系前線人員檢取的電子證據,把驗證結果呈交法庭作舉證。趙吉烏蘭指出,電腦法證所近5年平均每年處理超過100宗涉及電子證據的案件,現時已進入大數據年代,法證所處理的電子數據量和複雜程度快速增長,工作的挑戰大增,需要更多合適的法證工具,故需要人工智能系統協助調查工作。
趙吉烏蘭說,預計人工智能系統可於短期內應用在調查工作,但仍有待採購硬件和檢測,又稱未來會繼續引入新科技,提升處理電子證據能力。
海關電腦法證所高級督察黃偉基表示,人工智能系統可協助分析電子證據,包括文字、圖片及影像等資料,調查人員可在系統輸入文字形式的問題指令,系統即可快速顯示相關分析結果,縮短蒐證時間。他舉例,人員一般處理長度一小時的閉路電視片段,需要全程觀看,但人工智能系統或可「幾秒鐘」完成,有助減省人手,可調配其他工作。黃稱系統不會取代調查人員,仍需人員分析結果。
黃偉基以毒品交易模擬案為例,當海關人員拘捕一名疑犯後,可透過人工智能系統在其手機通訊軟件搜尋交易地點的相關信息,再篩查手機相簿鎖定目標車輛型號,最後分析附近的閉路電視片段,找出同類車輛行蹤,再確認車牌號碼,從而跟進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