扮銀髮體驗消費難 中學生籲建「長者友善」市場
【明報專訊】網上騙案受害人趨年輕化,部分涉及投資加密貨幣、網絡遊戲「課金」。消委會副總幹事何應富向本報表示,學生在「消費知識膨脹」的年代,正面對新風險,消委會亦革新教育活動,今學年推出「智醒消費學堂」,加強多元及互動元素,冀接觸更多學生,協助建立正確消費價值觀。活動設專題研究,入圍學生隊伍的考察題目涵蓋NFT(非同質化代幣)、網購廢物、視障者消費及月經貧窮等。
消委辦比賽推動學生考察
「智醒消費學堂」由消委會與教育局合辦,下設專題研習比賽「消費?智專研」、IG帖文創作比賽及問答比賽等活動,藉此推動理性消費、可持續消費和綠色生活,以及消費與社區關懷。
「消費?智專研」共有50隊入圍,今日舉行頒獎禮。廠商會中學4名中三生以「我的『耆』幻之旅」為題考察,獲初級組冠軍。團隊觀察本港長者的消費困難,利用道具模仿長者在耳目不清、行動不便下消費,包括將3公斤沙包綁腳,戴上耳塞和特製眼鏡,並揹上兩公升水模仿腰痠背痛,盼建立「長者友善」的消費市場。
隊員戴佳敏憶述,穿上道具到超市購物,體會到長者難以看清貨品的最佳食用日期字樣,亦未必看懂產品成分的英語描述。她們又發現,長者消費時常有心無力,又怕麻煩別人,建議社區組織舉辦長者網購班,商家安排人手滿足長者需要、放大標籤或價錢牌字體。
中華基金中學的中二隊伍獲初級組亞軍。團隊以「紙包飲品盒的新生」為題,研究紙包盒對消費文化的影響。隊員林倬愷說,眼見同學每逢小息都買紙包飲品,飲完就扔進垃圾桶,不太環保,遂先後到訪綠在區區及數個紙包盒回收點做訪問與現場觀察,他們發現大部分回收點位置隱閉。隊員稱專題研習令自己培養回收習慣,也有隊員減少買紙包飲品或自攜水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