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履歷表:答題邏輯 活用至今
【明報專訊】鍾嘉琳自小讀書名列前茅,然而學校高手如雲,她自言「未係最叻鶩荂v。學校過往以文憑試報考英國頂尖大學經驗較少,自己格外緊張。「大部分有意海外升學的同學,要不提早到外國,要不轉讀IB課程(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較少人用文憑試成績報海外大學。」鍾嘉琳說道。
面試前看推薦書目
前人經驗不多,唯有靠自身努力。想當年,她既要備戰校內模擬試、文憑試,還要花時間準備劍橋大學面試,倍感壓力。尤其劍橋面試要求甚高,儘管講明不需具備學科知識,但鍾嘉琳認為預先閱讀學系的推薦書單有利面試。推薦書目是大學一年級部分課程內容,當時她一邊溫習備試,一邊閱讀推薦書目,再寫一篇4000字內的個人陳述(Personal Statement),闡述對學系的看法。通過首輪篩選後,成功在面試先拔頭籌,獲得條件式錄取。
朝十晚十閉關苦讀
鍾嘉琳形容自己「性格愛盡善盡美,都想搏盡考取最佳成績」。在study leave期間,朝十晚十苦讀,甚至把手機關掉鎖進櫃子,她笑稱那段日子「幾乎無落街」,只和一兩個朋友電郵聯絡,「因為每個人溫習的節奏不一,不想被影響」。她把歷屆試題做了一遍又一遍,臨開考前甚至手部過勞受傷要動手術,她猶有餘悸:「主要是書寫姿勢不好,導致拇指附近韌帶受傷。當時以為要延遲一年考試了,幸好最後手術成功。」
壓力爆煲 理性逐一擊破
前途壓在一個考試上,最終考入劍橋,以為終點在望?她始發現天外有天。語言是首要難關,她在中學是英文辯論隊的中堅分子,但英語始終不是母語,「尤其讀法律,大家都會認為你的英文要很好」。她說,最擔心英語讀寫,學科每星期要求閱讀參考篇章多達幾百頁,看完還要消化,壓力爆煲。如何是好?
她淡然說道:「唯有將勤補拙。」她又回到「朝十晚十」的苦讀生活,比別人花雙倍時間讀書,除午膳和小休,時間大都花在書本上。她又試寫論文,請教不同導師和教授,不斷改進。天道酬勤,3個月後學業踏上軌道,改為「朝十晚七」,開始享受校園生活。她說:「說到底,法律講求邏輯、批判思維,怎樣去分析問題,英語是否母語不是最重要。我嘗試在學業上發揮自己最大長處。」
拆解問題 整理重點
她口中的長處,竟然是「考試答題技巧」。鍾嘉琳笑說,與世界各地學生相比,香港學生非常擅長考試,「我們很習慣看答題指引找重點,看題目已經清楚想要曮(考問什麼),又懂得在限時內答題」。她舉例,「曾有法律系教授要求同學看完一大堆參考篇章再概括重點,因為毫無框架,其他同學不太清楚什麼是重點,不知如何下筆」,但日積月累下的答題思路和邏輯,令她能夠輕易寫出架構清楚又易懂的文章。
「當然,也可能跟我之前讀數學有關,我習慣一步一步去拆解問題。」一理通百理明,無論讀書、寫文、解題,最重要是有邏輯,一步一步讓考官知道你思考過程。尤其閱讀大堆法律文件,如何抽絲剝繭,整理重點,再逐點分析,利用「主題句、立論、駁論、再寫小總結」答題辯證。她說,只要活用「答題技巧」,便能扭轉成為解難的邏輯思維,寫出「有邏輯、又易明的文章」。
「無可否認,有人會詬病文憑試是填鴨式教育,但答題指引並非要死記硬背,如果能由此發展答題邏輯,確立一套讀書技巧,對個人很有幫助。」她笑說,最近忙於準備法學專業證書(PCLL)考試,她也是從歷屆試題、答題指引開始研讀,可見這些技巧深深烙印其身上。
拓展世界觀 眼界大開
在世界一流的學府讀書,她明白到知識是流動的。「他們未必是考試最厲害的一群人,但每人都是真心熱愛自己的學科。」同學來自世界各地,對法律興趣濃厚,「基本上吃飯、閒聊都會講法律,有時真的想叫他們停一停」。她笑說,有同學旅行遇上航班延誤,第一時間是研讀哪些法律條文可以保障旅客,「最後他真的寫了好幾版有法律條文支撐的信件,寄給航空公司要求賠償」。烏克蘭與俄羅斯打仗,大家在餐桌上討論國際法,又有同學說家中收留難民,「這種多元和世界觀香港未必有,真的眼界大開」。
這樣的學習氣氛減輕讀書壓力,「在香港很容易會和身邊人比較,競爭很大,覺得自己唔夠人勁。但在劍橋,大家是追求學問,有自己的目標,不會明爭暗鬥。他們不介意教你、分享,可能大家對成績看輕了,壓力比香港小很多」。
去年劍橋畢業後,她希望回港發展,須通過轉制考試(PCLL Conversion Examinations)才符合入讀本地法學專業證書(PCLL)的資格。鍾嘉琳現於香港中文大學修讀PCLL,畢業後還要實習兩年。律師之路漫長,然而可以肯定的是,她已經確立一套個人的讀書方法,迎接所有考試。
◆如何考入劍橋大學?
根據劍橋大學網站資料,香港文憑試學生如想入讀劍橋,主科需考獲5級,當中至少兩科需取得5*成績;IB考生則最少需要取得41至42分。英文方面,IELTS總分要求7.5或以上。
鍾嘉琳提醒,若有意報讀數學、會計、經濟或較茩哄u數底」的大學學科,要提早於中三部署。不少英國頂尖學府都有「指定科目要求」,例如須修讀數學及進階數學(即文憑試中的M1、M2)。在進階數學取得較高成績,才更易獲取錄。
◆行業資訊(表)
◆推廣心理健康(圖4)
文•袁志敏
圖•馮凱鍵
(本網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星笈中文 第13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