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個新香港人 3種冀望
【明報專訊】特區政府近年推出高才通計劃,截至3月底已批出6.2萬宗申請,預計內地來港人數將節節上升,補充香港人力資源。這個新的移民群體將影響香港未來的政治、經濟、社會,「香港怎麼辦」系列最後一集,訪問3名與這群體接近的「港漂」立法會議員——洪雯、高才通人才服務協會會長尚海龍及香港新方向張欣宇,了解他們眼中的香港以至對香港的願景。
【系列完】
明報記者 林藹純 鄭啟智 劉思昆
洪雯:一個城市「幾個香港」 分歧需彌合
2001年從上海到香港大學攻讀博士學位的洪雯,在港扎根20年。她回憶初初來港的感受,「這埵n開放,我好鍾意香港鴾憭お蟢銵A現代得來又好傳統,幾分鐘可以上山下海,這種大收大放,是很有魅力的」。在她眼中,這個城市最大問題是出現「兩個香港」、「三個香港」。
現在香港被指落後,洪雯卻有另一觀點:「內地在電子支付的領先,是因為後發優勢,以往內地城巿的傳統零售業不方便,我來香港時內地連信用卡都用不了。」但她承認,香港過去10多年經歷很多政治鬥爭,令發展停滯不前,相反內地發展卻天翻地覆,「深圳多年前都面對轉型痛苦,但現在已成為中國的矽谷」。
在洪雯眼中,香港最大問題是社會經濟上出現「兩個香港」、政治上出現「三個香港」,指「兩個香港」、「三個香港」若不彌合,香港發展會面對極大困難。「兩個香港」是指精英階層的香港和中產基層的香港,她說前者享盡香港發展的「紅利」,後者則機會匱乏、前景暗淡。
經濟「兩個香港」 產業房屋入手
洪雯認為彌合「兩個香港」要從房屋和產業政策入手,為中產階層搭建房屋和就業「台階」,成為以中產為主體的橄欖形社會。她批評政府房屋政策「既不長遠,又沒有策略,甚至沒有願景,沒有靈魂」,以回應方式制訂政策。她說,房屋是向上流動的途徑,但政府為解決茤訄暋D,將七成資源用於公屋,結果年輕人甚至為了申請公屋,拒絕升職加薪,人為造成中產向下流。她認為公屋應該是向上流動的階梯,現在卻成終點,每年回收率只達1%,失去流轉作用,建議政府從新分配房屋資源,搭建台階興建更多中產房屋。
至於產業方面,洪雯指香港產業結構單一,令年輕人投入職場的選擇狹窄,亦阻礙向上流動。她認同政府近年推動創科、文化創意等產業,創造更多中產職位,自言一直提倡政府開設港版淡馬錫,就是希望以此支持產業發展,現在政府終於開設「香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認為可「倒逼」官員發展產業。對於有意見認為香港創科難與深圳競爭,洪雯並不認同,稱香港資金、資訊、數據、貨物都可自由流通,直到現在仍然保持開放,「我有很多朋友來香港創業,他們就是看中這地方的自由流通,內地有些不方便做或者做不到的,香港提供了一個很好的落腳點給他們」。
政治「三個香港」 不應只為「深藍」
除了社會經濟的「兩個香港」,洪雯指政治上另有「三個香港」,即深藍、深黃及中間一群。她認為深黃不接受中央政府一套,暫難改變,只能通過《國安法》及23條規範行為底線,但政府應該爭取中間一群的認同。她認為現時所做的,卻只是以深藍為對象,忽視中間一群,「香港一國兩制的終極目標是要人心回歸,你不做中間這一部分人的工作,不讓他們對國家產生歸屬感和認同感,不可以說是人心回歸」。她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例,要令港人認同國家,應採取「潤物細無聲」的做法,不是「大張旗鼓去做一些雷聲大雨點小的事情,你做很多事情,好像政治正確……好像唱國歌,他是不是真正從心底堶捧P受到對國家的自豪感?」她說有內地朋友來港一年,就笑言唱國歌的次數多過在內地數十年。
洪雯強調,香港要與內地城巿「不同」,才有價值;香港開放、多元、法治、自由、機會平等、國際化等核心價值,才是港人安身立命的根本所在。
(香港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