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中國:代購騙局
【明報專訊】身為精明消費者,購物前當然會到處「格價」。網購海外貨品時,有些人會找代購服務,不過當中或隱藏不少騙局,內地甚至衍生海外假代購的產業鏈。
◆「假代購」第1步:購高仿名牌貨
《新京報》報道,名牌作假商家聚集在廣州白雲區的白雲世界皮具城及相鄰民宅。內媒「界面新聞」2018年報道,有白雲皮具城店家毫不避諱說:「你可以做海外代購、或者其他平台賣,這款專櫃19,700元(人民幣,下同)的LV手袋,我們這只要800元。」部分冒牌貨為魚目混珠,更提供「防偽晶片」標籤,買家用手機掃描,便可看到官網有關商品的資訊。
◆「假代購」第2步:購假包裝及收據
有假貨周邊製造商製作假冒名牌的紙袋及購買收據,店家會根據品牌及商品種類,提供不同雪梨紙及吊牌等包裝,幾乎所有品牌的「假包裝」都能買到,價錢15元到55元不等。此外,亦有商店提供訂製收據及海關單,更可自選地區和售價,只需6元。「界面新聞」報道,在白雲皮具城工作的阿梅(化名)向記者展示假收據,甚至有POS收款機的刷款紀錄,沒有海外購物經驗者很難判斷收據真偽。
◆「假代購」第3步:偽造國際物流紀錄
部分店家提供偽造國際物流速遞紀錄服務,使假代購更像真。上海廣播電視台旗下新聞媒體「看看新聞Knews」記者嘗試花費16和20元購買從香港和韓國首爾發貨的國際物流速遞紀錄,下單後便收到快遞單號,顯示貨物已從香港和首爾攬收。該商家請記者先將貨品寄到特定內地地址,一周後記者就可收到聲稱「海外發出」的包裹,在速遞公司官網亦查詢到物流單號信息,找不到作假破綻。
時任鄭州市中原區人民法院法官李曉玲稱,如顧客發現所購商品是假貨,應第一時間蒐集證據,包括商品照片、交易訂單截圖、與商家聊天紀錄等,若商家拒絕賠償,消費者可向內地消費者協會投訴或向法院起訴。
2023年9月新華網報道,網上維權平台「黑貓投訴」上,以「假貨」為關鍵字可搜到逾18萬宗投訴。不少疑似假貨都來自「海外代購」等渠道。廣州市白雲區法院民三庭長魏晶晶提醒消費者勿貪小便宜,購買商品應通過正規渠道。同月國家質量強國建設協調推進領導小組辦公室、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組織展開2023年侵權假冒偽劣商品全國統一銷狾瘞吽A銷珜f值達8.3億元的侵權假冒商品。
(主要學習重點:消費者多元選擇、科技倫理與資訊素養)
■相關概念
˙消費者權益(Consumer rights )
˙知識產權(Intellectual property)
˙企業社會責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06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