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迷因:沉浸的冷與熱
【明報專訊】筆者最近去了一個地方,想告訴你——我和朋友到了巴黎,參加一個19世紀末的大型舞會,音樂與香水穿過我們的身體。真的是19世紀嗎?我不太清楚了,只記得我們從舞會的雲石梯級優雅地走下來,上了一艘等待着我們的遊艇,明月皎潔,繁星閃閃。遊艇駛過樹林,我們與岸上的人熱情地揮手,然後又不知如何走進一個迷宮花園,大家還拿舞會的酒杯,在迷宮中穿梭,偶然看到海洋……想告訴你,我全記錯了,其實我只是前往台北,到訪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在一個幾百呎的房間逗留了個多小時,透過科技,我「確實地」去了巴黎。
2024年的1月,我和三個朋友到台北參加了VIVE Arts與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主辦的虛擬實境(Virtual Reality,簡稱VR)互動表演節目《巴黎舞會》(Le Bal de Paris de Blanca Li),這是我人生第一次的VR體驗。過去常看到別人以「沉浸」來形容VR技術與用家體驗,我這個「大鄉里」,那刻終於明白當中的感受。從無使用VR經驗的我,抱着參加真實舞會的心情到場,想像人頭湧湧熱鬧的氣氛,來到門口才醒覺自己全錯——現場是多麼的冷清,甚至是冷靜,我要拋掉自己對舞會場面的前設,重新開始。後來才知道,每場舞會只限十數人參與,冷的感覺是來自科技。
然而,戴上VR眼鏡,一切都改變了——現場雖然只有寥寥十多人,但看到的虛擬場景,則好像有無數男女在周圍徘徊,準備跟我們一起走進舞池。去舞會當然要穿得漂亮,我輕輕觸摸一套香奈兒的男裝,剪裁合身的西裝馬上「套」在我身上,我在虛擬鏡子中首次看到穿著男裝的自己;再觸摸另一套香奈兒名貴晚禮服,從男子變回女子。自己沉浸其中,漸漸不知朋友走到哪裏,在VR世界,我們在虛構的群體中感受孤獨。
我們就這樣玩了個多小時,穿梭於不同「地方」,橫跨了陸地與海洋,經歷了四季的變化,真心覺得很愉快,超越了物理世界的限制,以人的形象體會非人的可能。當工作人員幫我除下VR眼鏡時,我問了他一個問題,現在想回來覺得有點笨:「我們是否從來沒有離開過這房間?」他笑一笑回答:「是的!」我望向四周,只是間普通不過的黑色房間,牆邊有些木扶手——不是剛才我真實地觸摸過的嗎?但那時它是巴黎舞會的陽台、遊艇的甲板、公園的欄杆……原來什麼都不是,只是最普遍的木扶手。
VR體驗最有意思的部分,就是把眼鏡脫下來的一刻,眼前一切是真是假?是遠是近?錯綜複雜,每人各自感受。我們離開科學教育館,天黑了,下着毛毛雨,我們穿著厚厚的大衣,走進一間居酒屋,品嘗真實魚生的味道。
■黃淑嫻
嶺南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香港作家
文:黃淑嫻
圖:網片截圖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69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