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11.14
    星期二

文本細讀:我的忠誠,你的怪胎

[2023.11.14] 發表
(lupashchenkoiryna@iStockphoto)
卡夫卡(資料圖片)
《幻海奇緣》(劇照)

【明報專訊】■小說撮要

近幾十年來,人們對飢餓表演的興趣大為淡薄了。從前對這種以不進食、捱餓的表演是十分熱中的,有人會買長期票,成天觀看,或是晚上來看表演。

小說敘述的這名飢餓藝術家正在籠子裏表演,他捱餓是源於榮譽感,可是一般人並不理解,比如負責看守的人,他們故意聚在角落玩牌,故意給他偷偷進食的機會,這令飢餓藝術家感到痛苦。飢餓藝術家甚至在看守人員值班時不斷唱歌,以便向這些人表明:他們懷疑自己偷吃是多麼冤枉。他徹夜不睡、講他飄泊的生涯,目的只有一個:讓看守者看清,自己並沒有偷吃。

然而誰也沒有辦法夜以繼日地監察飢餓藝術家,這只有他心裏最清楚,因此只有他才算得上是對自己能夠如此忍飢耐餓最為滿意的觀眾。對他而言,忍受飢餓是輕而易舉的事,他也從不諱言,但別人只當他誇誇其談,面對群眾的不解,內心的不滿始終折磨着他。

到了經理規定飢餓表演最高期限的四十天,演出被勒令中止,因為四十天後,觀眾就會怠倦,人數銳減。結束儀式展開,籠子插滿鮮花,軍樂隊奏樂,兩位被選中的年輕女士負責扶起他,他卻不肯站起來,心想為什麼要中止他的表演呢?明明他還能繼續餓下去啊。隆重的儀式中,大家都對藝術家感到佩服,只有他對這一切不滿意,因為大家剝奪了他追尋更高境界的機會。

幾年後,飢餓藝術家被那群愛熱鬧的人拋棄了,他們像有默契地厭棄他的演出。他為了繼續演出,受聘於一家大馬戲團,為了保護自尊心,他連合同條件也不屑一看。

他的表演位置在通往觀看野獸的狹窄通道上,當看到潮水般的人群迎面滾滾而來,他欣喜若狂,但很快就看出,他們大多數只是專程去看野獸的。所謂的觀眾在他面前匆匆而過,幾乎連瞥也不瞥他一眼,偶爾有家長向孩子講解飢餓藝術是怎麼一回事,講到過去的年代如何盛况空前,但孩子們理解不了。野獸的叫聲和氣味使他鬱鬱寡歡。

起初記載飢餓表演日程的布告牌已經沒有人更新了,不知過了多少天,表演也算告終了。管事的發現他還一直不吃東西,最後他餓死了,人們把他連同爛草一起草草埋掉了。

籠子裏換上一隻小豹,人們對這跳來跳去的猛獸感到賞心悅目,看守人員送來牠愛吃的食物,牠似乎沒有因失去自由而惆悵。牠的吼聲猛烈,但觀眾忍耐着,捨不得離去。

■文本賞析

卡夫卡去世前一個月,在病榻上校閱本篇文稿時,不禁淚流滿面,可見他對這篇小說情有獨鍾,甚至可以說,卡夫卡將真實的感受用「飢餓藝術家」這虛構、荒誕的形象,呈現出當中的悲劇色彩。

卡夫卡是出生於布拉格的猶太裔作家,但作品以他成長時習得的外語、當時官方語言德文寫成,據說原文本身就給人生澀之感。不止如此,他的小說可謂相當直白,沒有如本欄介紹過的19世紀法國小說般高超的小說技巧,但此篇小說的心理描寫傾瀉而出,既能感受到作者樸拙的感情,一口氣讀下去又竟彷彿有種突兀的詩意,真是不世出的佳作,以下選讀一些章節,賞析卡夫卡曲折的心思。

1.藉經理寫城市人凡事講目的

//他仰頭看了看表面上如此和藹,其實是如此殘酷的兩位女士的眼睛,搖了搖那過分沉重地壓在他細弱的脖子上的腦袋。但接着,一如往常,演出經理出場。經理默默無言(由於音樂他無法講話),雙手舉到飢餓藝術家的頭上,好像他在邀請上蒼看一看他這草堆上的作品,這值得憐憫的殉道者;演出經理兩手箍住飢餓藝術家的細腰,動作非常小心翼翼,以便讓人感到他抱住的是一件極易損壞的物品;這時,經理很可能暗中將他微微一撼,以致飢餓藝術家的雙腿和上身不由自主地擺蕩起來;接着就把他交給那兩位此時嚇得臉色煞白的女士。//

此處表現經理一切以商業為目的,一方面用小心謹慎的動作以賣弄這次演出的可貴,一方面微微一撼飢餓藝術家虛弱的身子,以博得更大的同情,獲得更大的利益。兩個女士臉色愈是煞白,演出效果就愈好。經理的算計和城府,是城市人凡事講求目的和手段的寫照。

2.藝術家的執著變消費商品

//接着開始就餐,經理在飢餓藝術家近乎昏厥的半眠狀態中給他灌了點流汁,同時說些開心的閒話,以便分散大家對飢餓藝術家身體狀况的注意力,然後,據說飢餓藝術家對經理耳語了一下,經理就提議為觀眾乾杯,樂隊起勁地奏樂助興。隨後大家各自散去。誰能對所見到的一切不滿意呢,沒有一個人。只有飢餓藝術家不滿意,總是他一個人不滿意。//

經理販賣虛弱之餘,知道需要拿揑觀眾不多不少的同理心,當飢餓藝術家呈現太多悽慘,經理會分散大家的注意力,又乾杯又奏樂。其實換個角度看,經理算是恰如其分的飢餓藝術推銷員,只是鬧哄哄的表現下,掩埋了對飢餓藝術家真正的理解,藝術家也沒多爭辯,彷彿被別人理解是注定不能成功一樣。他的執著追求、不被理解的無奈,變成推銷者眼中的笑話,最終只是供消費的商品。

3.藝術家尋「真」 反襯世人媚俗忘掉赤誠可貴

//飢餓藝術家一邊說,一邊把小腦袋稍稍抬起一點,撮起嘴唇,直伸向管事的耳朵,像要去吻他似的,惟恐對方聽漏了他一個字:「因為我找不到適合自己口胃的食物,如果我找到這樣的食物,請相信,我不會這樣驚動視聽,並像你和大家一樣,吃得飽飽的。」這就是他最後的幾句話,但在他那瞳孔已經擴散的眼裡,流露着雖然不再是驕傲、卻仍然是堅定的信念:他要繼續餓下去。//

這篇小說像很多短篇小說結尾一樣,把謎團——飢餓藝術家捱餓的原因告訴讀者,既是情理之中:他捱餓本不是為了外在掌聲,而是堅守理想,這也是他的存在價值,但愚昧的群眾阻止他完成自我;不過,結局又在意料之外:所謂的理想不是多麼崇高,只是一個卑微的願望,誠實面對自己、忠於自我、追尋「真」,而慣於媚俗的人們可能老早忘掉赤誠的可貴了。荒誕的是,當表演不再被大眾認可、不再具有現實意義時,這種生命存在的依據,最終成了他死亡的理由。

●思考題

問:飢餓藝術家的遺言說自己的所謂表演是「驚動視聽」,身為文學家的卡夫卡,他的「驚動視聽」會是什麼?

答:飢餓藝術家說假如找到合適的食物,他不會這樣「驚動視聽」,即不會把捱餓的藝術表演變成絕食的抗議手段。就像卡夫卡發表文學作品,或許表面上引來一些喝采,但其實在異化的社會中,忠實地表達自我、追求理想才是他的原意,為藝術獻身遂成了唯一的反抗方式。

●奪星題

問:文末的小豹一段,究竟有何寓意?

答:牠代表了觀眾滿足於新鮮感,觀眾對小豹的叫聲其實是感到懼怕的,就像觀眾對過於飢瘦的藝術家感到不悅一樣,會暫時壓抑下來,不深究,代表了大眾的膚淺。

■延伸趣味

有人認為卡夫卡應該屬於16型人格中的INFP(內向、直覺、情感、感知型),同樣被視為具典型INFP特徵的導演添布頓,他的作品《幻海奇緣》(圖)和這篇小說有些相通之處,大家不妨將兩部作品對讀參看。

圖‧lupashchenkoiryna@iStockphoto、資料圖片、《幻海奇緣》劇照/

文:雷國威 - 仁濟醫院王華湘中學中文科教師

(本網發表的作品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星笈中文 第110期]

更多教育
朱sir教寫作:選材做不好 立意豈能高?
【明報專訊】若說「立意」是文章的骨架,那麼,「選材」就是文章的血肉。 「選材」是指在撰寫文章時所選擇的素材、資料、故事、例子等,範圍相... 詳情
朱sir教寫作:3招鍛煉文章選材
【明報專訊】文章的選材,不單倚仗一手好文字,也要具備靈活的腦袋。鍛煉腦筋,除了多讀儲材,更要反覆練習。以下介紹幾種提升選材技巧的有效方法。 ... 詳情
實用寫作:交流活動增體驗助成長
【明報專訊】疫情放緩,不少學校復辦交流活動。近年本地或外地交流活動是熱門題目,同學宜多主動參與並累積經驗,整理對個人成長的幫助,或許有助應試...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