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商調整食品配方 克扣式通脹瞞消費者
為削減開支不惜犧牲營養
【明報專訊】在食品通脹高企的今時今日,消費者已陸續見識了商家為應對通脹而採取的各種手法,從減量不加價的縮水式通脹(Shrinkflation)到受到供應鏈影響的貨架化(Shelflation),至於消費者應該留意的最新手法就是克扣式通脹(Skimpflation)。
達爾豪斯大學(Dalhousie University)農業食品分析室的主管查爾博斯(Sylvain Charlebois)指出,克扣式通脹指的是對某些產品的營養成分進行細微的改動。很多人可能對這一術語感到陌生,但實際上,這一手法已有長達數十年的歷史。
他指出,食品生產商已靜悄悄地調整了很多食品的配方,通常導致在食品的味道和口感方面有明顯的差異。實際上,無數的食品已經歷了隱秘的配方調整。
例如,根據加拿大廣播公司(CBC)在近期的新聞報道,E.D Smith品牌的南瓜餡餅餡料,在原料配方方面與往年有所不同。過去的餡料,植物油在配料表中所佔的份額排名是第3位,如今卻排到第6位,排在第3位的配料現在變成了水。
又如,Cheez Whiz芝士醬的配方在過往數年來一直在被更改,作為主要成分的芝士現已被一種被稱為改良乳製品的物質所取代。
查爾博斯說,促使生產商對食品的配方進行調整的動機是多方面的,儘管克扣式通脹這一術語可能暗示生產商為了削減開支﹐而刻意降低產品質素和營養價值,但實際上還有更加複雜的說法。鑑於食品成分的成本上漲,生產商經常對食品配方進行調整,並嚴格地測試新的配方,從而確保消費者不會留意到任何改變。
很多研究和開發項目側重於給市場提供在價格方面具有競爭力的食品,從而導致食品在配方方面有細微的調整。不可否認的是,食品營養完整性會在配方調整過程中受損害,儘管如此,追求節省成本僅是調整配方的一個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