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經濟:多國研新支付機制 減少依賴美元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美國白宮近年以美元作為制裁其他國家的工具,動搖部分國家對美元的信心,而美國聯儲局每次調整貨幣政策都牽動環球金融市場,甚至為多國政府帶來財政壓力,促使愈來愈多國家尋求替代方案,以減少依賴美元。金磚五國(BRICS,巴西、俄羅斯、印度、中國、南非)、中東及東盟(ASEAN)國家,近期紛紛推動以本幣取代美元貿易結算,加快「去美元化」趨勢。
最早提出「金磚國家」稱呼而被稱為「金磚之父」的高盛前首席經濟學家奧尼爾(Jim O'Neill)發表評論文章,批評美元在全球金融市場的角色過於重要,每當美國聯儲局收緊或放寬貨幣政策,都引發巨大連鎖反應。他呼籲金磚國家吸納更多「具有持續盈餘的新興國家貨幣」,建立更公平的「多極貨幣體系」。
2023年3月底,中海油與法國石油巨企道達爾能源(TotalEnergies Group)通過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平台,完成內地首宗以人民幣結算的液化天然氣(LNG)跨境交易。
■基礎知識
Q: 什麼是貨幣?
A: 貨幣是普遍大眾接受的交易媒介,例如港元、美元、人民幣等。我們日常生活常用的電子支付工具不是貨幣,只有內在的價值才被視為貨幣,例如八達通卡內的餘額。
Q: 金磚五國是什麼?
A: 2009年「金磚峰會」上,新興國家巴西、俄羅斯、印度及中國開始商討多邊合作,至2011年南非加入,五國合稱為「金磚五國」。五國在經濟發展、能源安全、氣候變化、文化交流等議題皆有合作。
Q:為什麼美元在世界金融及貿易市場具主導地位?
A:據經濟學家普拉薩德2022年6月刊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網頁文章,二戰後美元一直保持國際主導貨幣地位,全球各國央行近六成外匯儲備投資於美元計價的資產,幾乎所有大宗商品合約(包括石油合約)都以美元定價和結算,而美元是大多數國際金融交易的計價和結算貨幣。但普拉薩德指出,由於非傳統貨幣市場的流動性不斷增加、新金融科技興起使小型經濟體的貨幣交易成本下降等因素,美元作為支付貨幣的地位可能受影響。
■相關數據(圖)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公民學堂 第0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