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04.19
    星期三

生活關鍵詞:古今中外 虛擬遊記

[2023.04.19] 發表
《西遊記》中的「女兒國」是其中一個最為人熟知的幻想國度,2018年內地及香港就曾上映賀歲片《西遊記.女兒國》(圖),講述唐僧師徒途經忘川河,因激怒河神而誤入西梁女界的故事。
現實原來真有「小人國」!2015年雲南昆明滇池附近有個「小人國」,近百名來自全國各地身高不到1.3米、介乎20至50歲的成年男女在該處生活,他們還成立了「小人國藝術團」,為遊客表演雜技、魔術及歌舞等節目。
不少遊客愛到台灣特色夜市「掃街」吃地道小食,這個載滿風情的島嶼也曾吸引18世紀法國人喬治.薩瑪納札的青睞,他冒充台灣原住民,出版著作杜撰島上的歷史、地理、宗教、風土人情等。
但丁《神曲》中的地獄呈漏斗狀,上寬下窄,共有9層。

【明報專訊】我們平日讀到的遊記、旅行文學等,都是書寫真實旅遊經驗而成的紀實文章,但旅遊元素在文學作品中,並不限於實際體驗,有更多的變化和面貌。有些作品創造出不存在的國度,有作者則將編造的旅程包裝成真實的地文誌,有人甚至走出人間,上天下地。

//女兒國、長人國與豕喙國/

提到文學作品中的幻想國度,最為人熟知的可能是《西遊記》的「女兒國」西梁女國,舉國百姓皆為女性,靠飲「子母河」之水懷孕生子。清代文人李汝珍的《鏡花緣》亦描繪了一個女尊男卑的「女兒國」,國中有男有女,他們透過正常結合繁衍後代,惟男女社會分工、性別角色倒置,「男子反穿衣裙,作為婦人,以治內事;女子反穿靴帽,作為男人,以治外事」,男人需塗脂抹粉、纏足、穿耳,國家或家庭的主導者則由女性擔當,藉此反諷男女不平的封建思想。

《鏡花緣》較為人津津樂道的情節,是主角唐敖遊歷海外的奇遇。他因遭受陷害兼考場失意,決定遠遊散心,途經如「黑齒國」、「無腸國」、「豕喙國」、「長人國」等30多國。李汝珍對這些「國家」的怪誕奇想,以現今的目光審視,依然稱得上豐富瑰麗,其中「長人國」和「豕喙國」的設定甚是有趣。「長人國」國民身長千里萬里,由於只顧着長大,沒有留意到頭上有天,終生低頭過活;更有長人「脊背在地,肚腹頂天」,無法翻身或立起,雙目只能望天,困在天地之間。作者以長人的形象,暗諷清政府過分自我膨脹、為己獨尊的心態。至於「豕喙國」,該國本不存在,但因太多撒謊之人,阿鼻地獄(罪人將於此地獄永遠受苦,沒有間斷,又稱作「無間地獄」)沒有空間容納死後的說謊者,只好讓他們在同一處轉生,自成一國,是為「豕喙國」。所謂「豕喙」(粵音「此悔」),實為豬嘴之意,該國人民全長有豬嘴,吃糟糠(古人用以餵豬的粗食),作為上輩子撒謊成性的懲罰。

李汝珍形塑的奇異國度,看似怪誕,實以現實中的所見所聞為藍本,以誇張、異化的手法,諷喻當時政治不公,世態炎涼,反思人性、禮義以至政治。

//小人國/

同樣以相似手法諷刺現實的作品,還有18世紀出版的《格列佛遊記》(Gulliver's Travels)。這部愛爾蘭作家喬納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的小說,講述醫生格列佛的4段旅程,他遊歷了小人國、大人國、飛鳥國和慧駰國,其中最為人熟知的是〈小人國遊記〉一章。喬納森透過主角格列佛在虛構國度的經歷,諷刺執政黨和王室,批評英國當時對愛爾蘭的壓迫。如其中一節描述小人國厘厘普(Lilliput)國王將藍、紅、綠三色絲線賜予3個「凌波舞」舞技優秀的表演者,「凌波舞」講求筋骨柔軟,旨在譏諷沒有骨氣的人,而三色絲線則影射當時3種頒予爵士的勳章。翻譯此書的台灣學者單德興在一次訪問中表示,由於原文的諷刺和暗示太過明顯,有出版商曾修改文中細節以免得罪權貴,可見此書之諷刺力度。

//假冒原住民筆下的「台灣」/

18世紀的遠航技術尚未普及,要認識他國風貌,時人只能靠遊歷歸來的人轉述見聞。1704年法國人喬治.薩瑪納札(George Psalmanaazaar)曾冒充島嶼「福爾摩沙」(Formosa,今台灣)的原住民,出版《福爾摩沙歷史與地理的描述》(An Historical and Geographical Description of Formosa, an Island subject to the Emperor of Japan),杜撰島上的歷史、地理、文字、生態、宗教信仰和風土人情。他在書中聲稱島上有為期10天的祭禮節,每天需獻祭2000名嬰兒;島上男子娶妻數目由家財確定,通常為3至6名,如果妻子數目超出贍養能力範圍,則會被斬首。

前述福爾摩沙島上的習俗,統統是子虛烏有,但也許是出於獵奇心態,這本書曾在歐洲蔚為風潮。不過,書中所寫的「福爾摩沙」風土人情與作者經歷,並非全盤揑造,有學者指出,薩瑪納札參考了多本有關東亞地區的遊記和地誌,包括《日本王國志》、《荷使初訪中國記》等;而書中的福爾摩沙地圖,也應該參考了16至17世紀在西方流通的東亞地圖。英國皇家學會後來邀請了曾寓居福爾摩沙的商務員和醫生薩謬爾.葛瑞菲斯(Samuel Griffith)驗證書本內容真偽,證實《福》為偽書,內容大多不符現實。

「福爾摩沙」確實存在,但對於當時許多歐洲人而言,是個遙不可及的地方,薩瑪納札利用對於遠東研究的匱乏,以及虛實交錯的筆法杜撰《福》,在真實存在的地域上虛構異域文化,蒙騙時人。有趣的是,這場騙局推動了當時歐洲對台灣的研究,這本虛構的遊記後來也在台灣以《福爾摩啥》或《福爾摩沙變形記》的名字翻譯出版。

//來回地獄又折返人間/

現今科技發展蓬勃,上天下海已非新奇話題,一般大眾似乎也有機會潛入深海甚至踏足宇宙,在有生之年來一趟跨越天地之旅。原來在更早的時代,已經有群想像力豐富的文學家,設想自己神遊天地。意大利中世紀詩人但丁(Dante Alighieri)的《神曲》(Divine Comedy,意大利語Divina Commedia),被譽為世上偉大的文學作品之一,它是一部以史詩體裁書寫的遊記,分為〈地獄篇〉(Inferno)、〈煉獄篇〉(Purgatorio)及〈天堂篇〉(Paradiso),記述他遊歷死後的世界。他以第一人稱記述自己35歲時誤入黑暗森林,遇上3頭分別象徵貪欲、野心和欺騙的攔路猛獸,得古羅馬詩人維吉爾(Virgil)的靈魂帶領他穿過地獄、煉獄,後再由初戀情人貝緹麗彩(Beatrice Portinari)的靈魂牽引下遊歷天堂,遇見上帝,最終回歸人間。

據但丁的描述,地獄形態與漏斗相似,上寬下窄,共有9層,他在地獄的旅途上,與各式各樣的人物相遇和對話,包括著名的文學家、哲學家、神話及《聖經》人物。《神曲》作為史詩巨著,意涵豐富,有不同的解讀方法,但丁欲借作品反映社會現實,亦包含他對哲學、文學、生死、信仰的看法,包羅萬有。

//屈原曹植齊遊仙境/

中國古代的詩人亦愛幻想遊歷仙境,以寄託對現實的反思,或暫且逃避塵世,這類作品稱為「遊仙詩」。魏晉時代政局動盪,道教崛起,「遊仙詩」最為興盛,不過這類對天庭、仙境的壯麗想像,可追溯至春秋戰國時代。楚國詩人屈原的〈離騷〉中,多次描述他雲遊天上世界,其中一段寫前往天庭的旅程,「駟玉虯以乘鷖兮,溘埃風余上徵……吾令鳳鳥飛騰兮,繼之以日夜」。寫他騎乘傳說中的虯龍,在風塵掩蓋中飛往天上,讓鳳凰帶路,飛廉隨後,飛馳於雲霓之間,一日一夜後才抵達天門,令人歎為觀止。

三國詩人曹植深受屈原影響,亦創作了不少「遊仙詩」,其中〈五遊詠〉最為成熟,從遊歷仙境的動機、準備過程到沿途見聞一一詳述。在曹植的筆下,仙境的建築「閶闔啟丹扉,雙闕曜朱光」,天門通紅,天庭的宮殿閃耀紅光,神明仙人居於其中,裏面種滿芳草靈芝,食用後可「延壽保無疆」。古代東西方雖無先進科技,讓人們見識蒼穹之上、塵土之下的面貌,但他們依然對天地抱有好奇,發揮想像力,憑空創造超脫的世界。

文:呂穎彤

圖:新華社、劇照、網上圖片

(本刊刊出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語文同樂 第637期]

更多教育
人物例子庫:“我希望你們永遠都會記得我,因為每一晚你們給我的掌聲歡呼聲,我永遠都會記住。
【明報專訊】縱使離世20年,他依然令人難以忘懷——歌影視魅力四射,敬業樂業的態度令他風采更非凡;別離淚已下垂,但對欣賞他的人來說,「哥哥」張... 詳情
視聽之娛:《燈火闌珊》——霓虹熄了世界漸冷清\紅着淚眼在記起
【明報專訊】是不幸的巧合︰《燈火闌珊》在香港正式上映之時,著名的深水埗1930年代戰前唐樓「南昌押」標誌性的「蝠鼠吊金錢」霓虹燈招牌,因違反... 詳情
詞中物:將生活變成藝術——《一人傍晚藝術館》
【明報專訊】近年或因疫情或移民之故,「一個人」多成了流行曲的題材,例如林家謙的《一人之境》、岑寧兒的《一個人走走》等。填詞人T-Rexx最近... 詳情
字煮文化:胡椒煮雞汁
【明報專訊】午餐吃飯,走進食堂,選擇兩餸,開口便吃。工作繁忙,靈魂有時反應不過來,離體出竅,是常事。靈魂有時扎根電腦前面,想着昨天今天明天的... 詳情
Talk of the town : Flower appreciation
【明報專訊】There are more than 1600 parks and gardens managed by the Leisur... 詳情

明報網站 · 版權所有 · 不得轉載
Copyright © 2021 mingpaocanad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Ming Pao Daily News A wholly owned subsidiary of Ming Pao Enterprise Corporation Ltd.
Vancouver Chinese Newspaper

5368 Parkwood Place, Richmond B.C. V6V 2N1 | Tel.: (604) 231-8998 | Fax: (604) 231-9881/9884 | Advertising Hotline Tel.: (604) 231-8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