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美元體系」奠定美元獨大
美元的壓倒性地位,主要源於石油等大宗商品都以美元結算。1971年,美國決定不再讓美元價值與黃金儲備掛u後,美元的重要性一度大跌。直至1974年,美國與油組領袖沙特阿拉伯達成協議,美方透過向沙特提供軍事和安全保障,換取沙特同意以美元作為石油定價的單一貨幣,其他油組國家其後相繼加入「石油美元體系」,迄今沙特與其他海灣國家仍以美元作為石油交易的主要貨幣。
大宗商品交易 須建美元儲備作支付
石油等大宗商品以美元定價,意味購買大宗商品的國家必須建立美元儲備來進行貿易支付,最終多數國際貿易都以美元進行。美國印出的鈔票在全球持續獲得強勁的需求,令各國願意支付高價來持有它們,這為美國帶來巨大的好處。1960年代的法國財長Valery Giscard d'Estaing就形容,這是美元的「過分特權」。
有逾30年市場經驗的Millennium Wave Advisors總裁John Mauldin指出,拜登政府將美元和SWIFT全球支付系統用作制裁工具是錯誤做法,這將促使美國以外的投資者及其他國家在傳統的美元避險資產以外,分散投資。除了與美國關係緊張的國家憂慮到美國以美元作為制裁工具,其他國家也憂慮到一旦沒有全面配合美國的制裁,自己也會成為制裁目標。
中國和俄羅斯早已推動其貨幣用於國際支付,孟加拉、哈薩克及老撾等,近年也跟中國談判,以增加人民幣的使用。印度亦尋求盧比國際化,爭取與阿聯酋建立雙邊支付機制。印度也在開發自己的國家支付系統,並在某程度上模仿SWIFT國際支付體系。
隨茠鷟藹瑋N創新,新的支付網絡出現,部分經濟體正減少使用美元,例如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和泰國已建立相互間以本幣進行交易的系統。
投資者喜資產流動性
美元難被取代
不過,美元的外匯交易量仍佔絕對的主導地位,單邊交易佔全部外匯交易份額的88%,而排名第二的歐元僅31%(見圖)。外匯交易是成對進行,因此總份額為200%。歸根究柢,投資者喜歡資產流動性,令美元難以取代。
市場人士認為,美元在未來幾十年仍將是最重要的貨幣,但其他國家仍會尋求減少對美元的依賴。印尼財長Sri Mulyani Indrawati去年底在G20會議表示,許多國家認為可使用本幣直接進行雙邊交易,這將有利於全球更平衡地使用貨幣和支付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