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餐飲業協會 建議維持「15%+5%」
有餐飲業界人士認同省府為送餐公司收費設上限有助經營,但稱維持過往實施的「15%+5%」才是最佳方案,更指在食材、租金及勞動力成本上漲夾擊下,不少餐館經營者心灰意冷無奈放盤。
卑詩省亞洲餐飲業東主商會秘書長謝百強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過往省府規定的臨時收費上限是「15%+5%」,前者是送餐公司向食肆收取的服務費,後者是與送餐服務相關的其他費用,包括網上訂餐及處理收費。
他認為沿用過往設定的收費上限才是最佳方案,「因為過去一、兩年以來,大家都適應了在這個收費模式下經營」,但也坦言若沒有法例規管,餐館經營情況會更嚴峻,「送餐公司收費可能高達訂單的25%至30%,立法後起碼不會太放肆。」
他又指餐館外賣邊際利潤率僅略高於20%,若按照新法例規定,送餐公司收費上限為20%,餐館利潤率只剩下個位數,「賺錢最多的不是餐館,而是送餐公司,一般而言,每間餐館每月需平均向送餐公司支付5,000至1萬元,若是專做外賣的餐館,費用更是過萬元」,即使客人經送餐公司預訂外賣自取,平台也會向餐館收取5%費用。
近年食材價格飈升,但他指餐館只敢輕微加價,未能完全追上成本上漲幅度,「今年雞肉等食材價格與去年相比上漲三至四成,部分蔬菜價格更翻倍」,勞動力成本也增加逾20%,而且最近不少餐館更收到業主通知大幅加租,地稅又增加,「在現時經營成本高企的情況下,幾乎沒有利潤可言,有不少會員感到心灰意冷,透過商會放盤。」
踏入10月,他指除了有舉辦市選宴會及婚宴酒席的餐館,其餘大部分食肆生意額開始下降,即使疫情已經緩和,但與過往生意額相比仍然差一大截,「目前餐館人手只有疫情前約六成,若完全恢復至過往的人手水平,餐館肯定要倒閉,賺來的錢連支付薪金都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