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GBA專題:穗深開港澳診所 可視像開港藥 醫療機構:醫護經港式培訓 爭取可用醫療券
【明報專訊】廣州、深圳陸續有港澳居民健康服務中心啟用,兩間都位於公立醫院內,中心的全科醫生和護士經過港式培訓、提供港式診療服務,更可預約視像連線香港醫生並處方香港藥物,之後郵寄到患者手中。該中心每次收費400元(人民幣,下同),目前仍未可使用香港醫療券。
明報記者 林迎
9月19日,位於深圳市前海蛇口自貿區醫院內的港澳居民服務中心試運。8月30日,內地首家港澳居民健康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中心)在廣州開發區醫院內開業。9月9日上午,家住番禺祈福的香港人吳家傳就駕車40公里,去到位於黃埔區的港澳居民(廣州)健康服務中心。吳今年70歲,身患「三高」(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過去多年往返穗港兩地。「在香港覆診,對病情跟得好足,但如果兩次錯過覆診期就當新症,要重新排隊,一排就兩年」,近期因為香港每日新增近萬宗新冠個案,加上「炒黃牛飛(通關名額)返來又要給2000元」,他不想返港,但常用藥物就快吃完。「番禺祈福醫院好大間好靚,但沒有香港藥。我也想去港大深圳醫院,但是深圳最近有疫情,我怕返來變『紅碼』。」
稱收費合理 患者:與港私家差不多
「內地醫院我也去過,唔得鵅A唔打尖睇唔到。門口站滿人,後面又站滿人」,吳家傳曾到內地醫院就醫,要託相熟朋友幫手才掛到號,但仍要耗時排隊交錢、取藥,「看一次病要成日」。 吳家傳從新聞得知中心開業,專程前往就診。他讚賞這娷憟矷u痗氶v,認為收費可以接受,「在香港看私家也差不多。如果醫療券用得就更好,我有幾千元醫療券未用過」。
港澳居民(廣州)健康服務中心目前設有3間全科醫生診室、兩間護士診室,佈置格局與香港私家診所類似。該中心由廣州開發區醫院與聯合醫務(0722)子公司聯合醫務中國合作創辦,首創粵港兩地醫療機構在大型綜合醫院平台上協作的新模式。黃埔區有數百家港企,開發區醫院鄰近穗港碼頭,廣州開發區黨工委委員、管委會副主任劉石表示,希望「讓港澳居民感受到黃埔的溫暖,體現粵港澳大灣區『一家親』的內在需求」。
中心的李湘華醫生對本報說,一般全科醫生可以解決80%至90%患者的問題,抽血等基礎檢查可以在中心內完成,如果真的需要X光、超聲波等進一步檢查,可透過「院內會診」幫患者預約在開發區醫院完成,若有必要亦可請醫院其他專科醫生協助。
如果患者需要看香港醫生,可以預約視像連線香港聯合醫務所的醫生。聯合醫務中國首席培訓官兼首席醫療總監龔敬樂醫生稱,目前中心剛開業,要求連線的患者並不多,他認為視像問診可以了解患者大部分情G,「但畢竟我摸唔到你個肚,這邊中心的醫護人員可以幫我們做」。
研申進口長期病患港藥
診金方面,服務中心收取單次診金400元,包3天基礎藥物。如需長期病藥物,會結合病人情G,提供1個月或3個月藥量,但另外付費。至於處方香港藥物,李醫生說,不少香港患者相信「食開」的香港藥物更好,但實際上內地製藥水平並不差,除非極罕見的品種,否則一般而言可用內地藥物代替。如果患者堅持要開「港藥」,目前透過深圳海關「寄藥易」綠色通道,通常一周左右可快遞到患者手上,但近期清關可能會受疫情延誤,最長可能要一兩個月。此外,海關要求單次郵寄香港藥物價值上限800元人民幣,藥價與香港診所一致,再加50元郵費和100元行政費,全部按匯率1:1收取人民幣。而同類的內地藥物一般來說相對便宜,但不同藥物的價格亦相差很遠。
龔敬樂則稱,現時正與當局溝通,申請將長期病患者常用的香港藥物批量進口,放在中心藥房,患者可以即場取走,不用等候郵寄。對此,黃埔區衛生健康局稱,正積極協調海關、市場監管等部門,探索開通針對港澳居民常用藥品跨境配送閉環管理綠色通道,更好滿足港澳居民日常用藥需求。
倡兩地醫生視像會診 港醫生用醫健通
龔敬樂稱,現時在內地居住並需要就診的港人多以長者為主,如果一直自費,負擔不輕,「醫療券只有港大深圳醫院用得,但你叫一個老人家每次跑去深圳,也不實際」。聯合醫務中國執行總裁李家聰則稱,正爭取擴大醫療券在內地覆蓋面。他建議,在內地的港人可以到指定的醫療機構,包括港澳居民健康服務中心或是社區醫院的港式診室(見另稿),由受過港式培訓的內地醫生安排與香港醫生連線,讓香港醫生登入醫健通系統、透過視像診療,並接收醫療券。
「疫情期間醫管局都安排遠程覆診了,」他指出,香港的遠程覆診可由患者自己在手機上完成,在內地則需要到指定機構內,雖然內地醫生不能登入醫健通,但可以證明患者確實完成診症,且他們經過港式培訓,再加上香港醫療機構遠程參與,可保障內地港人所獲醫療服務的質素,「我們已向香港政府提交上述建議方案,畢竟使用醫療券是港人應有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