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手記:香港勝在有ICAC /文:尚東美
【明報專訊】「我想問一下,你們這個採訪要收費嗎?」在大灣區駐站一段日子,這已不是記者第一次聽到這個問題。「不用啊。」「哦好的,我只是問一下。」
雖然內地有打擊「有償新聞」,但是「車馬費」一直禁而不絕。有些企業為追求曝光率或者減低負面輿情,向傳媒施以小恩小惠,企圖「雞髀打人牙骱軟」;更多的是因循過去陋習,總覺得不給「紅包」,媒體就不會落力幫手報道。「自媒體」時代到來後,這一歪風不減反增,傳統媒體記者畢竟還有單位規管,但社交平台上一些無良博主,主動找到商家,給錢就寫好評,否則就劣評,變相勒索,在人人看網評消費的今天,很多企業不得不屈服。
所以,當記者打電話約採訪時,對方有此一問也不是太意外。而每當說到此,記者總會加一句,「我們不能收的,否則ICAC會請我喝咖啡」。好在由於港產片風行,香港廉政公署在內地人心目中是威嚴、肅貪的象徵,對方往往一聽就明,之後也不再提及。
記者與內地友人談起此事,對方提醒,除了港產片之外,前特首曾蔭權的案件也有份塑造廉署在內地的形象:普羅大眾看到新聞,就知道即使「小恩小惠」也不能收。其實本來新聞就是新聞,記者和受訪者用事實說話就好,不用那麼複雜。
文:尚東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