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市華裔醫生退休 懂中文家醫更短缺 結業前求診者絡繹不絕 患者嘆一醫難尋
【明報專訊】卑詩省目前估計有近百萬省民沒有家庭醫生,隨着年紀漸長的醫生退下火線,情況勢必雪上加霜,當中以華人醫生短缺尤其嚴峻。一名在列治文看診30年的華人醫生近日宣布即將退休,引發華人社群關注,有病人形容現時難以找到接收新症的家庭醫生,過渡期內有需要只能前往免預約診所。
在列治文阿克來路(Ackroyd Rd.)8100號路段開設診所30年的家庭醫生郭泰芬,近日向病人派發結業通知,稱經過仔細考慮後決定於11月25日結束業務,診所將應診至9月30日,其後只會為病情複雜的病人提供病況評估及治療建議。
該通知提到由於未有醫生接替,因此提供兩個網頁建議病人瀏覽,包括於卑詩醫療資訊網站Health Link BC的列治文健康聯網(Richmond Health Connect Registry)登記,以尋找合適的家庭醫生。所有病歷會妥善保存於非牟利機構MedRecords,病人可將醫療紀錄副本發給自己或新的家庭醫生,以便日後診症或治療。
郭泰芬醫生在信中感謝一眾病人的支持,形容在過去的日子能為大家服務深感榮幸,又指與不少病人成為朋友,因此感到十分不捨,「祝願大家在疫情下保持心情開朗,身體康安。」本報記者周四下午到該診所視察,門外貼出告示指目前只接受電話預約,短短半小時內已有近10名病人前來查詢或就診,當中以年紀較大的華人為主。
記者向診所職員查詢,但對方以工作繁忙為由婉拒受訪,至昨日下午,記者再嘗試致電診所,但線路一直處於繁忙狀態,估計是一眾病人得知診所即將結業,紛紛趕在限期前致電預約。
在該診所看醫生逾20年的梁先生表示,郭泰芬醫生逾30年前從香港移居加拿大,多年來都在同一位置經營,身邊很多朋友都是在該診所看醫生,「我20多年前移民過來時這裏華人醫生不多,很多病人數十年來都是在這診所看醫生,現在年紀都大了。」
他慨嘆整個卑詩省都出現家庭醫生短缺,由於列治文有較多華人聚居,對華人醫生需求大,隨着於1980至1990年代移居加拿大的華人醫生因年紀漸長陸續退休,未來短缺情況恐怕只會不斷惡化。
他指職員提供了一張名單,列出市內數間免預約診所讓有需要的病人聯繫,當中部分診所於9月可能會有說中文的醫生,「用中文描述病徵會比較貼切,而且醫學用詞往往難以理解,因此用中文或英文溝通相差很遠,醫生會說廣東話當然最好,但說國語也可以接受。」
在找到新的家庭醫生前,梁先生說過渡期內若有需要只能去免預約診所,「現在家庭醫生都不接收新症,即使處於後補名單,可能等候一年也沒有結果,但年紀大沒有家庭醫生始終很麻煩。」他認為省府應盡快推出措施應對家庭醫生短缺問題,「培訓醫生需要很長時間,不是一、兩年就可以」,同時也應從海外引入更多有經驗的醫生。
居於北本那比的張女士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她的一名73歲鄰居廖女士最近也經歷家庭醫生退休的困擾,希望能找到同樣說中文的新醫生,
張女士曾經獲建議前往溫哥華南部靠近海旁大道(Marine Dr.)的一間診所。
但由於該診所距離廖女士住處逾20公里,她認為當身體不舒服還要開車過去會很不方便,因此要求新診所推介另一個離家較近又會說中文的醫生,雖然她會說英文,但始終認為找會說中文的醫生可免除溝通誤會。張女士坦言,北本那比說中文的家庭醫生少之又少,「可能只有不到5個吧」,對當地華人來說也是一個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