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被指住宅區設軍事基地 涉違人道法
國際特赦組織周四(4日)發表報告指,遭俄羅斯入侵的烏克蘭,軍隊在前線平民區利用學校和醫院建立軍事基地甚至發動軍事行動,但其間沒疏散平民,指相關行為違反國際人道法。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譴責國際特赦組織為俄羅斯「恐怖行徑」開脫。除有國際法律專家認為報告忽略戰爭現實外,國際特赦組織內部亦對報告有爭議。
國際特赦組織稱烏軍未指示居民撤離
報告指國際特赦組織(Amnesty International)今年4月至7月派員到烏克蘭哈爾科夫、頓巴斯及尼古拉耶夫地區調查俄軍襲擊,但發現烏軍從人口密集的住宅區發動轟炸,並在這些地區19處城鎮和村莊駐紮。這些住宅區大部分僅距離前線數公里。報告認為,烏軍可選擇進駐附近軍事基地、樹林,或遠離民居的建築,以免危及平民。組織亦注意到烏軍未指示或協助居民撤離。
調查員目擊烏軍把5處醫院用作軍事基地,供士兵休息用膳,亦發現烏軍將22處學校用作軍事用途,指這明顯違反國際人道法。4月至6月底,俄軍轟炸敖德薩以東一處城鎮學校周邊,致數名平民死傷,其中6月28日,當地一處民居遭火箭擊中,造成一名兒童和一名老婦死亡。國際特赦組織秘書長卡拉馬德(Agnes Callamard)指出:「處於守勢不代表烏軍毋須遵守國際人道法。」
澤連斯基斥「為俄恐怖行徑開脫」
烏方對報告反應強烈。澤連斯基周四譴責報告,指出如果報告將戰爭受害者和侵略者相提並論,那就「無法容忍」。副防長馬里亞爾(Hanna Maliar)批評報告「不了解戰場實况」。她稱烏軍有安排平民撤離,只是有人拒絕離開。在烏克蘭中部一個由學校改成的基地內,一名指揮官向《衛報》解釋,校舍具備浴廁、廚房等基本生活設備,是理想駐紮地點,但同時承認學校因此會成為俄軍轟炸目標。
報告亦在國際特赦組織內部掀起爭議。國際特赦組織烏克蘭辦事處主任波卡爾休克(Oksana Pokalchuk)在facebook表示,其團隊不認同報告,稱他們批評報告僅由國外同事以不完全的證據撰寫,強調他們沒有參與編撰該報告。
另外,英國廣播公司(BBC)昨日報道,俄羅斯在歐洲最大的烏克蘭扎波羅熱核電站向平民發射火箭炮,涉嫌以高危基建掩護。
(國際特赦組織網站/衛報/
法新社/路透社/B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