卑詩持毒2.5克免刑責 被批治標不治本應助戒毒
明年1月底起實施 盼紓吸毒過量危機
【明報專訊】聯邦政府接受卑詩省請求,將對持有2.5克或以下指定毒品作個人用途的成年人,豁免刑事處罰,讓本省成為全國首個對藏有少量毒品非刑事化的省份。該項豁免將於明年1月底起生效,為期3年,希望能有助紓緩本省嚴重的濫藥致死危機。不過此政策遭社區人士批評治標不治本(詳見另稿)。
聯邦精神健康及戒癮事務部長貝內特(Carolyn Bennett,圖)昨日於溫哥華宣布,聯邦政府應卑詩省府於去年11月提出的申請,並根據《受管制藥物及物質法》(CDSA),批准卑詩於明年1月31日起的三年間,取消對少量持有指定違禁藥物的刑事處罰。此決定讓卑詩省成為全國首個達成藏少量毒品非刑事化的省份。
昨日的公告意味18歲以上的卑詩省民,持有2.5克或以下的指定非法毒品,包括鴉片類毒品(opioids)、可卡因(cocaine)、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俗稱冰毒)以及搖頭丸(MDMA),將不需面對沒收毒品、拘捕和起訴等刑事處罰。
而省內執法人員在發現民眾持有上述限量以下的毒品時,將為他們提供相關健康及社會支援服務的信息,並在有需要時協助轉介。
但貝內特強調:「這並不代表合法化,我們不會輕易作出這個決定。這項豁免是加拿大首例,伴隨的更是對卑詩省民的健康、安全和福利的重大責任,同時也是加拿大其他管轄區的模板。」
卑詩精神健康及癖癮廳長馬康森(Sheila Malcolmson)重申,毒品的使用是一項公共衛生問題,而非刑事問題。省府則是希望透過免除藥物使用者刑事責任,打破阻礙民眾獲得救命支援和服務的羞辱感。
聯邦衛生部指出,省府將利用豁免正式生效前的這段時間,與受影響的社群、衛生部門及執法部門合作,建立公共衛生和安全指標,方便實時監察和評估豁免政策效果,省府也將諮詢受影響社群,以及為政策實行訓練執法人員。
卑詩省首席衛生官亨利(Bonnie Henry)昨日也指出,她自己無法想像藏少量毒品非刑事化能夠實現,因為當非刑事化的報告在2018年提出時,除基層外,在其他任何層面都沒有獲得太多的支持。
她稱,羞辱感是一個非常強烈的情緒,這讓民眾因為害怕被貼上罪犯的標籤而隱藏自己癮症的需求,同時也代表這些民眾會避忌向專業人士尋求衛生相關的支持和協助。
對於聯邦政府上述舉措,阿省省長康尼(Jason Kenney)表示,擔心會產生滑坡效應,他也疑惑為什麼沒有就此計劃諮詢其他省份。他說:「我不認為很難看出此政策走向,而我相信其方向適得其反。」
卑詩原先提出的申請是給藏有最多4.5克指定類別毒品人士,豁免不被拘捕、沒收或起訴,但昨日公布的豁免則只允許2.5克或以下。貝內特對此指出,多項證據顯示,85%的毒品在被沒收時都是低於2克。
溫哥華地區吸毒者網絡(VANDU)一名成員穆林思(Garth Mullins)則在社交媒體上質疑聯邦政府的決定,並稱省府提出4.5克的限量已經是非常低,聯邦還進一步降低上限。
他認為,過低的限量只會允許警方繼續對濫藥人士作出刑事處罰,因為目前的非法毒品限量,只能勉強在2小時內壓制毒癮。
視頻鏈接:youtu.be/bwlSnxc13y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