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院on call 36年 「唔理錢銀」無意投私營
【明報專訊】1962年出生的何曉輝,未出世已來過伊利沙伯醫院,其母曾在此接受產檢,他中學時打球受傷也是入伊院治理。直至醫科畢業,他投身伊院,36年來見盡大場面,最終還是親手救人教他最深刻。何自言「對錢無概念」,不願投身私營界別,又稱同事離開多不涉錢,望新設備吸引人才留下。
初任職外科
一宗意外促使「轉型」
何曉輝中學時修讀生物,稱自己不懂做生意,「做醫生又唔使理錢銀洁A咪自然讀醫」。他起初在外科工作,憶述1987年10月1日凌晨發生的一宗交通意外,當時一名司機被鐵通刺穿身體,急症室送上外科病房,但他當時未懂處理,故認為要發展創傷服務,機緣巧合下,當時伊院急症科計劃發展該服務,他便轉到急症室。
見證多場大型事故,何曉輝最深刻是1997年成功搶救一名在伊院由高處墮下的傷者,成為首個在急症室開胸做心內壓的個案,是創傷服務的成就,「前幾年準備好晒儀器又協調唔同專科醫生,最後真係出現病人就可以救得到」。
稱疫下同事離職多非為錢
盼啟德新設備留住人才
公院人來人往,自言對錢沒概念的何曉輝說,「我諗我無乜能力出去私人執業」,轉投私營或面對不同限制,而公院只需面對醫學方面的限制,工作較開心。他形容,第五波疫情下同事仍熱心工作,所見離職同事大多非因金錢離開,或希望有較大自由度及實踐理念,部分則涉家庭及個人原因,認為屬人之常情。
2016年,何曉輝獲委任為啟德發展區新急症醫院策劃組統籌,他稱新醫院會有多項高端設備,包括公院第二部高壓艙,將有設備自製放射元素,以及可作磁力共振及電腦掃描的手術室,要在公院才可較快引進新設備及治療較複雜病例,不少同事均期望伊院遷至啟德後用新設備,有助吸引同事留在公院。
何曉輝認為新一代醫生「好叻」,知識技能兼具,寄語後輩要重視對人態度,為病人設想給予適合意見,但他笑稱自己年輕時都曾經衝動,指待人處事無捷徑,要時間磨練。
(新冠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