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GBA專題:七大城市產業群 協作推生物醫藥
【明報專訊】2019年2月頒布的《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要推動大灣區優質醫療衛生資源緊密合作,並提升區域創新環境,培育壯大生物醫藥、高端醫學診療設備、基因檢測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廣東作為內地的醫藥大省,也在推動企業展開新一代生物醫藥業務;2020年4月,廣東省科技廳等9部門聯合印發《關於促進生物醫藥創新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下稱措施),為大灣區9+2城市的生物醫藥產業發展指明方向。根據措施要求,9+2城市將分為七大城市產業群,各自推動不同範疇的生物醫藥產業,
並同時促進產業群之間的協同發展。
9+2內部分工 發揮各城市群優勢
作為朝陽行業的生物醫藥領域,市場潛力巨大,據安永一份有關大灣區9+2城市生物醫藥產業基礎與政策報告引述,截至2020年底,廣東省、香港和澳門的生物醫藥行業整體營收已超過5500億元(人民幣,下同),預計2025年營收可望突破1萬億元,擁有巨大發展前景。報告亦指出,按照措施要求,在大灣區一體化背景下,各城市正通過提升產業創新佈局、深化特色產業領域合作、提高政策協同、科研與服務平台建設等工作,發揮各城市群的優勢,實現內部分工。
◆香港
定位:國際生物醫藥科技跨境流通和轉化中心、全球生物科技融資中心
作為大灣區中的國際金融中心和國際科技創新中心,香港的生物醫藥優勢是擁有豐富金融資源和多間世界一流大學與實驗室。本港資金自由往來為生物醫藥企業帶來更多機遇,而香港科學園致力於促進高價值的生物醫藥研究進行轉化,將生物醫藥研究由實驗階段推進至商品化階段。同時,近年來本港多間大學在灣區內地城市合作設立新型研究機構,致力於計算生物學、再生醫學、腦科學、生物醫用材料等各前沿領域研究合作開發。
為打造國際生物醫藥科技跨境流通和轉化中心及全球生物科技融資中心,港府近年先後制定一系列配套政策,例如2020年4月的《香港科學園生物醫藥科技培育計劃》,以及去年港交所與科學園簽訂的合作備忘錄。在推動生物醫藥產業發展上,首先是加快推動醫療服務跨境銜接,以促進優質醫療衛生資源更自由跨境流通,鼓勵港籍人員參加內地醫師資格考試或申請執業資格認定;促進內地企業與香港研究所在臨H測試上的合作,加強對科研合作項目需要的醫療數據和生物樣本的跨境使用管理,以促進灣區臨H醫學研究發展;以及引進外國和香港生物醫藥技術於內地產業化和商業化。
此外,科學園將推進搭建生物醫學信息平台,共享生物醫藥數據,促成企業和學術界交流協作;加快生物醫藥科研企業在高端醫療儀器研發、幹細胞療法、再生藥物、中草藥及先進療法等專門範疇的發展。最後則是利用好香港的金融優勢,如2018年開始接納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來港上市,為處於研發階段的生物科技企業提供新融資途徑,截至2021年底,共有47間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在港上市。
◆廣州
定位:大灣區生命科學合作區、生物醫藥研發中心
廣州擁有國家生物產業基地和國家醫藥出口基地的雙基地優勢,生物醫藥與健康產業亦已列為廣州市新興產業體系的三大產業之一。截至2020年底,全市擁有5500多間生物醫藥企業,其中生物醫藥上市公司總數達46間,位居全國第四。
生物醫藥範疇國際合作上,目前廣州已搭建中以、中英、中日、中加、中美、中古、中瑞等國際合作平台,大灣區生命科學合作區見雛形。此外形成以廣州科學城、中新知識城、國際生物島為核心的「兩城一島」生物醫藥產業集聚中心;同時,華南生物醫藥研究院等重大科技平台亦先後落戶廣州,增強生物醫藥研發領域優勢。
接下來,廣州將加強國際生物醫藥領域的交流合作,繼續打造更多國際合作平台,並推動本地大學、科研機構在海外共建聯合實驗室、海外研發中心或科技園等。其次是搭建跨組織的企業知識產權建設與保護機制,加強對生物醫藥技術方面的研發專利等知識產權保護,包括推動粵港澳三地在知識產權的服務融通、仲裁調解、維權合作等。廣州市政府亦表明會加大補貼力度,支持企業研發創新,例如對市內重大生物醫藥產業項目、生物醫藥重點企業、取得生物醫藥研發成果和拓展國際業務的生物醫藥企業給予補助;對獲得國家資格認證和國外藥品認證機構認證新藥或改良藥的本地生物醫藥企業給予獎勵。
◆深圳
定位:全球生物醫藥創新發展策源地
深圳是首批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城市之一,產業發展在灣區中起步較早,在精準醫療、醫學工程等領域已培育出一批具實力企業。截至2020年底,深圳市擁有超過1000間生物醫藥企業,其中上市生物醫藥企業58間,位居全國第三。另外截至去年底,深圳市生物醫藥領域已建成各類創新載體(即服務平台、科研機構等)共347間,其中國家級有21間。
在基礎研究領域,深圳市近年積極引入高技術人才,如今已基本形成較完整的醫療健康產業鏈,先後搭建深圳醫學科學院、深圳灣實驗室、北京中醫藥大學深圳研究院、廣東省醫療器械質量監督檢驗所坪山實驗室等技術平台,初步打造以坪山區為主,福田區、龍崗區、光明區、大鵬新區等區域協同發展的生物醫藥產業集聚區。
為打造全球生物醫藥創新發展策源地,深圳部署了一系列推動措施。一是發揮深圳在高端生物醫學工程和精準醫療領域的基礎優勢,挖掘一批有潛力的初創公司並爭取培育出龍頭企業;同時招攬國際龍頭企業在深圳設立總部、建研發中心和生產基地,以擴大產業鏈版圖。二是加快推進各區建設生物產業基地,明確各區功能分工,錯位發展。最後是鼓勵醫療機構聯合大灣區內的大學及科研機構,於深港科技創新合作區組建深港國家臨H醫學研究中心,展開新技術開發和應用研究,加速醫藥產品創新;爭取設立藥品、醫療器械審評中心(CDE)粵港澳分中心,以加快藥品和醫療器械審評審批速度。
◆珠海、佛山、中山
定位:生物醫藥資源新型配置中心、生物醫藥科技成果轉化基地、生物醫藥科技國際合作創新區
珠海、佛山及中山的生物醫藥產業規模僅次廣州、深圳,截至2020年底,3座城市生物醫藥企業總數已超過1000間。而各自分工上,3座城市亦不斷推進和完善本地生物醫藥產業佈局。珠海通過建立生物醫藥產業公共服務平台、橫琴建設專業園區推廣自主創新產品,建設區域性新藥創製中心、大灣區生物醫藥資源新型配置中心;佛山在傳統的中醫藥特色產業基礎上,運用國際生物醫藥技術推動科技成果轉化;中山則加強建設國家健康科技產業基地。
未來在產業發展上,珠海、佛山、中山將利用作為大灣區重要節點城市的區域定位,透過推進橫琴的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金灣生物醫藥產業園、富山生物醫藥產業園和唐家灣醫療器械研發產業基地的建設,實現生物醫藥資源從這3座城市向更大區域範圍流動配置;鼓勵包括生物製品、化學藥、中藥、生物醫藥高端特色診療服務和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台等生物醫藥產業建設,以及推動國外製藥企業的委託加工業務。
◆東莞、惠州
定位:核醫學研發中心、生物醫藥研發製造基地
位於東莞的中國散裂中子源是國家重點科學裝置,也是內地重要的核醫學研究基地,因此東莞是大灣區最重要的核醫學研發中心;惠州則是中醫藥傳承地,擁有深厚中醫藥文化。截至2020年底,兩座城市生物醫藥企業總數已超過800間。近年東莞及惠州亦不斷加強對優質生物醫藥產業項目的招商引資力度,截至去年底,兩市擁有惠城區、博羅縣、松山湖高新區、石龍鎮、長安鎮等多個生物醫藥產業聚集區。其中松山湖生物醫藥產業基地已經匯聚東莞八成以上的生物產業資源。
未來,東莞將繼續利用中國散裂中子源科學裝置的優勢,加快推進質子治療、硼中子俘獲治療等核醫學醫療技術創新發展,市政府亦有意撥款建設集開發、科研、臨H多種功能於一體的重點核醫學研發中心。惠州則在發展中醫藥、生物醫藥、醫療器械產業的同時,配合現有的生態旅遊、健康養老等大健康產業聯動發展。
◆江門、肇慶
定位:再生醫學大動物實驗基地、南藥健康產業基地
江門與肇慶藥材資源豐富,也是全國重要的南藥(生長於華南的地道藥材)培育基地,截至2020年6月,兩市的南藥種植總面積達140.8萬畝,總產量31.59萬公噸,年總產值47.67億元,是大灣區南藥原材料供應主要來源地。此外,江門和肇慶也有良好的獸醫獸藥產業基礎,是發展再生醫學動物實驗產業的良好地區。截至去年底,兩市已形成南藥種植、中醫藥製造、中藥研發、中醫診療的完整體系,大灣區生物技術和實驗動物科技產業園亦在建設中。
未來,江門將推動五邑大學與廣州多間研究院、實驗室及暨南大學簽訂協議,共同建設以豬、猴、兔和犬為主的醫學大動物模型實驗和研究中心,展開人類疾病治療臨H前評價等相關科學研究,推動大動物在再生醫學及其他生物醫藥相關領域的應用轉化。肇慶將推進建設大灣區生物技術和實驗動物科技產業園、大灣區藥物安全性評價研究中心、國際獸醫獸藥產業園公共服務平台等項目建設。另外,兩市除繼續打造南藥產業基地,亦將加快形成種植標準化、規範化,形成南藥加工產業鏈和大規模生產。
◆澳門
定位: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
為打造粵港澳大灣區中醫藥高地,國務院已在橫琴設立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助澳門中醫藥發展,澳門科技大學的中藥質量研究國家重點實驗室,也是中國首個中醫藥領域的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去年9月的橫琴方案表明要推動粵澳中醫藥合作,在橫琴發展中醫藥等澳門品牌工業,打造中醫藥高地,截至去年底,粵澳合作中醫藥科技產業園已累計註冊中醫藥企業100多間。
在推動與橫琴的中醫藥產業發展上,未來將茪O簡化澳門外用中成藥在大灣區販售的審批流程及允許澳門中藥於內地生產;支持中醫藥標準化及產業化;以及加強澳門中醫藥產業與內地合作,共同將中醫藥推向海外。
明報記者 陳子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