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港人移民子女中文程度佳 中華文化中心去年學生多選繁體中文
就讀本地中文學校可跳班
新一波移居本地的香港移民家庭,大人煩惱住房及工作等問題,小朋友則面臨是否繼續學習中文的抉擇。本地的中文學校發現,曾在香港讀書的中小學生,中文程度明顯比本地同齡學生高出很多,以致學校需要先了解學生的中文程度,再安排學生就讀符合程度的年級,不少香港學生在評估之後「跳級」就讀。本報記者李安Y
大溫哥華中華文化中心中文學校的陶文琴校長在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該校去年有招收剛從香港移民到本地的學生,而這些學生都是學期中途插班的學生。
陶校長解釋,會知道這些學生是香港移民,是因為這些學生的中文程度比本地同齡的學生高,所以會出現跳級的狀況。她補充,一般家長若希望幫子女報讀該校,校方先會了解學生原先在香港的就讀年級,其後也會要求家長帶同學生到學校,並學生的中文程度進行評估,比如讓學生閱讀該校不同年級的教科書,然後再安排學生就讀符合程度的年級,而一般都會出現跳級的狀況。
陶校長又指,該校分別有提供國粵語及繁簡體的課程,去年招收的香港學生大多都選擇了就讀國語的繁體中文課程,可能是因為家長本身在家中已經有教粵語,所以才會希望利用這個機會,讓子女學國語,而選擇繁體課程則是因為本來香港就是以繁體中文授課。
她補充,該校大部分學生都是就讀國語課程,就讀簡體國語課程的學生佔5成,另外3成則選擇就讀繁體國語課程,然後其餘的2成則選擇讀粵語。
有在包括中華文化中心等不同學校教粵語課程的袁老師表示,自己在過去數年來,看到希望學粵語的學生一直下降,但在去年政府開通港人移民通道之後,希望學粵語的學生的確有增加。
曾任溫哥華華僑公立學校校長的譚廣添表示,據他所知,目前會就讀粵語課程的學生,應該都會到中華文化中心,或培英中文學校上課,因為現在很少學校會完全以粵語授課,而一般都是以一周開班一次的形式授課,只有溫哥華華僑福利協會的中文學校,以及聖方濟中文學校是一周五天授課。
慈濟加拿大素里人文學校的林俊彥校長也指出,慈濟加拿大分會在大溫地區一共設置了5所學校,分別位於溫哥華、列治文、本那比、高貴林以及素里,而這5所分校招生的對象,主要是針對一些家長本來有中文背景,其中也有招收廣東話背景的學生。
他表示,這5所學校在疫情期間改以遠距教學的形式授課,雖然沒有準確的統計數據,但在去年確實有接收透過港人快速移民通道而定居大溫的學生。因為校方也是針對學生的語文程度來編班,所以這些移民學生一般都會比同齡學生就讀更高年級的課程,而校方也會為剛入學的學生提供兩周的「試讀期」,讓學生能在實際學習兩周時間內再作編班的改動。
林校長補充,雖然慈濟的學校基本都是以國語授課,但課程也是繁體為主,加上慈濟作為一個國際的慈善機構,也會有粵語背景的成員,所以來自香港的家長在入學的程序上都不會遇到太大的困難。
Andy Lei, Local Journalism Initiative Repor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