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表拆解:公立醫院內科病牀住用率
【明報專訊】◆資料A
.公立醫院內科住院病牀於午夜時住用率(2022年3月5日)(表)
◆數據解讀
資料A圖表顯示,香港16間公立醫院在2022年3月5日的內科病牀使用情况。從數據可見,所有公立醫院的內科病牀於午夜時的住用率均達七成或以上,明愛醫院使用率更達113%,超過醫院的負荷能力,顯示公共醫療設施供不應求。
●模擬試題及答題指引
◆(1) 指出及說明資料A所示的兩個特徵。(4分)
參考論點
第一,公立醫院內科病牀住用率高企。根據資料A,3月5日香港16間公立醫院內科病牀於午夜時的住用率均達七成或以上,其中九龍西的明愛醫院及新界東的威爾斯親王醫院內科病牀,於午夜時的住用率更分別達113%和110%,超過其可負荷能力。由此可見,公立醫院內科病牀出現爆滿情况。
第二,九龍區公立醫院內科病牀於午夜時的平均住用率為港島、九龍、新界之中最高。從資料A計算出的各區平均值,港島區的公立醫院內科病牀平均住用率為76%,九龍區為94%,新界區為85.3%。因此,九龍區公立醫院的內科病牀短缺問題最嚴重。
◆(2) 「居家隔離較入院治療較適合現時的香港疫情。」你在多大程度上同意這看法?解釋你的答案。 (8分)
參考論點
很大程度上同意:
居家隔離能減輕對公立醫院病牀的需求,讓公立醫院能更集中人手和設備治療重症患者。新冠變種病毒傳染力強,但患者中以輕症數目居多,若不論病情輕重皆將患者送到公立醫院治療,醫院負擔將變得極大,出現現時醫院牀位爆滿的情况。相反,居家隔離措施允許輕症患者在家中養病,騰空公共醫療設施給有需要的重症患者,讓醫院能恢復正常運作。因此,我很大程度上同意「居家隔離較入院治療較適合現時的香港疫情」。
其次,居家隔離的患者能在熟悉環境中得到適切照顧。在現時公立醫院人手緊絀的情况下,送進醫院反而或未能為患者提供最理想的治療環境。早前多家醫院需要在走廊通道加設病牀,病牀與病牀之間的距離狹窄,遑論求診患者需要在戶外輪候10多小時的慘况。病牀住用率超出負荷,部分受感染家庭因為沒有足夠病牀,而需要分別入住不同醫院,致父母未能在治療期間照顧子女。若這些確診家庭能在家中隔離檢疫,不但毋須在戶外久候,更可在熟悉的地方養病,不用與家人分離,患者居家隔離可能較入院治療更能得到適切的照顧。因此,我很大程度上同意「居家隔離較入院治療較適合現時的香港疫情」。
很小程度上同意:
確診患者入院治療,醫院能為他們提供有效的隔離設施,避免病毒傳染至其家人或社區。新冠變種病毒傳染力強,如患者有同住家人,在香港相對擁擠的住屋環境下居家隔離,其家人很容易染疫。而且,若樓宇通風情况不理想,或住戶需要共用浴室或坐廁,病毒有可能以垂直或橫向方式傳播,擴散到患者的隔離鄰舍甚至社區。相反,公立醫院如負壓病牀等設備能有效隔離患者,避免病毒傳入社區,減少傳播風險。所以,我很小程度上同意「居家隔離較入院治療較適合現時的香港疫情」。
另外,公立醫院能為確診患者提供專業診治,減低延誤治療的機率。香港曾有患者在居家隔離期間病情加重,趕不及入院致不幸過世。新冠病毒出現時間較短,病徵和治療方法隨着疫情發展而不斷變更,需要由專業醫療人員為患者判斷病症及診治。如患者能入院接受隔離及診治,能確保他們得到即時且專業的治療,縮短康復時間,對免疫力較低的患者尤其重要。因此,我很小程度上同意「居家隔離較入院治療較適合現時的香港疫情」。
文:周蘊靜老師
(本刊發表的文章若提出批評,旨在指出相關制度、政策或措施存在錯誤或缺點,目的是促使矯正或消除這些錯誤或缺點,循合法途徑予以改善,絕無意圖煽動他人對政府或其他社群產生憎恨、不滿或敵意。)
[通通識 第74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