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GBA新聞:「東數西算」落戶韶關 助灣區數據經濟 建綠色低碳數據中心 料投資規模逾500億
【明報專訊】上月16日,發改委、中央網信辦、工信部、國家能源局聯合通知,正式啟動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總體佈局設計,亦即「東數西算工程」,並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大灣區等8個地域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以及規劃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其中一個數據中心集群落戶廣東省韶關市,分析認為,建設數據中心集群能為韶關帶來超過500億元(人民幣,下同)投資規模,也令大灣區數據產業鏈經濟優勢更突出。
明報記者 陳子凌
去年5月,發改委等中央部委已聯合印發《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算力樞紐實施方案》,提出「東數西算」,要求充分利用西部廉價能源,提升西部數據中心比例,帶動建立全國一體化大數據中心體系。上月16日多部委聯合公布,正式啟動東數西算工程,其中大灣區為8個國家算力樞紐節點之一,韶關市將建成國家數據中心集群,位置在韶關高新區。
承接廣深運算需求 建50萬標準機架
所謂東數西算,是指通過構建數據中心、雲計算、大數據一體化的新型運算網絡體系,將東部數據有序引導到西部儲存和計算,提升數據中心建設佈局,促進東西部協同聯動。概念類似以往的南水北調、北煤南運、西氣東輸、西電東送,屬於資源上的機制調配。
根據發改委其後發布的《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樞紐節點建設方案》,韶關數據中心集群將承接廣州、深圳等地實時運算力需求,構建輻射華南乃至全國的實時算力中心。集群將發展大型、超大型數據中心,包括綠色低碳數據中心的建設。預計至2025年,韶關數據中心集群將建成50萬架標準機架,未計伺服器及軟件的投資規模將超過500億元。
中信建投證券更進一步認為,大灣區可能承載的業務量較大,韶關機架投資規模預計將是全國10個集群中較大的。
專家:帶動灣區伺服器晶片產業
國家提倡高質量發展,發展數據經濟是其中一項重點。日前全國兩會上公布的2022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建設數據信息基礎設施,完善數據經濟治理,以促進數據經濟發展。隨數據技術向經濟社會各領域全面持續滲透,對運算力的需求顯得迫切,加快推動運算力建設才能進一步加速數據產業化和產業數據化轉型,催生新技術、新業態,因此如何提高運算力,已是推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建設部分。
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認為,數據中心集群選址韶關會帶來產業發展,包括強化互聯網數據中心(IDC)建設、服務器產業、晶片系統產業、IDC維護產業等;同時亦能強化IDC在運算力上對大灣區的供應,讓大灣區能更側重發展數字經濟,刺激數據要素流通。對大灣區企業而言,特別有利伺服器、晶片等大部分IDC建設相關產業,能夠為韶關的東數西算提供產品,從而帶動粵港澳相關產業的發展。
指灣區技術人才已完整 專家:優勢更突出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銀湖新能源戰略研究中心副主任韋福雷也指出,大灣區發展數據經濟,無論在技術、人才、數據產業應用和相關的軟硬件上,已經形成完整的產業生態體系,隨茠F數西算工程推進,數據中心向韶關遷移,產業「蛋糕」愈做愈大,產業鏈高附加值部分亦即最後的數據應用依然會留在大灣區,結論是灣區的數據經濟技術、人才、軟硬件體系優勢會更加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