碼頭「塞櫃」 拖慢內地物資來港 運房局:員工染疫礙卸貨速度 已促加快處理
【明報專訊】港府與內地上月開通水路運送物資至本港碼頭,惟有指屯門內河碼頭等有滯港問題,影響駁船和貨櫃周轉。有供港物資的內地公司表示,香港有個別碼頭要等候4至5個小時才可靠泊,更因卸貨慢「塞櫃」,未能及時運回「吉櫃」,拖慢物資來港。運輸及房屋局回覆稱,碼頭員工或其家人染疫,影響屯門內河碼頭等碼頭卸貨速度,已要求各碼頭加快處理貨物。
明報記者 林迎、曾偉龍 廣州—香港連線報道
穗公司:未能及時運回「吉櫃」
生產面罩及眼鏡供港的廣州邦士度眼鏡有限公司,上月底發出首批29萬份物資,本月仍要發貨供港,公司運營副總監劉小姐向本報表示,中央對生產供港防護眼鏡和面罩立下「軍令狀」,按香港要求的數量交貨,不得耽誤船期。但由於大批物資相繼抵港,香港個別碼頭「塞櫃」,她稱,空貨櫃無法按時返回,裝載下一轉貨物,「我們10號還會出14個(貨)櫃,按中央指示援港,但我們現在的櫃都還沒着落」。
邦士度3月7日發出一船13個貨櫃、逾100萬件眼鏡和面罩赴港,負責運送該批物資的珠江中轉航運公司要從其他航線「借櫃」。劉稱,公司位於廣州花都區,但「缺櫃」下,3月4日的一批物資要跨越整個廣州、從番禺蓮花山港出發,來回路程5小時,只因蓮花山有空餘貨櫃。
除了缺櫃,碼頭亦有滯港情况。珠江中轉工作人員表示,他們負責將物資送到香港的政府倉,但香港碼頭部分工人染疫,令裝卸人手不足,「要等四五個小時才能靠泊」;又指政府倉亦面臨人手不足問題,他們下午3、4時將物資送到政府倉,但完成所有文件交接已是凌晨。
營運屯門內河碼頭的香港內河碼頭公司回覆查詢稱,因協助內地物資到港,往來船隻遠較往常多,加上會先卸載緊急抗疫物資,故有船等候時間會較長;由於有前線員工確診,人手較緊張,碼頭已盡力調配人手。
香港內河碼頭碼頭操作及工程總經理孫嘉寶昨介紹協助處理隔離治療設施預製組件時表示,現時碼頭有約10至15%員工因疫情未能上班,數字正下降,料人手隨員工康復回升。但他強調碼頭整體運作暢順,「可能有少少受阻」,若日後貨量增加,可由葵青貨櫃碼頭和其他卸貨區分擔。
對於貨櫃流轉慢,孫說涉不同工序和人手配合,先有人員負責泊船,並靠司機提走貨櫃,由工人拆櫃,再由小型貨車司機運走貨物,但現時全港物流人手減少,會有影響。
可租櫃或生產解貨櫃荒
港業界:5000櫃已夠 不難解決
香港付貨人委員會執行總幹事何立基表示,內地內河船公司料可租櫃或生產新櫃,解決貨櫃荒,以每日供港500櫃貨品為例,以一個運轉周期為7天,約3500個貨櫃,相信有5000至6000櫃已足夠,數量不大,對貨物成本影響輕微,是船公司「需要解決、但不難解決的問題」。
運房局表示,因有碼頭員工或其家人染疫,影響尤其是屯門內河碼頭的本港貨櫃碼頭的人手,屯門內河碼頭營運商表示近期因疫下的隔離安排,短暫影響碼頭卸貨速度,當局已要求各碼頭加快處理貨物,並建議將具迫切性的貨物分流到葵青貨櫃碼頭處理。
(新冠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