嶺大18%教員離職 校方:正常流動 比率連升3年 第二位城大9.3%
【明報專訊】教資會早前公布8間資助大學上學年(2020/21年)教學人員離職統計數據,嶺南大學離職率為18%,是八大中最高,數字亦是該校10年來新高,而該校近3年的離職率持續上升。前嶺大學者葉蔭聰稱,嶺大近年重視學者研究出版,或令教員感壓力而離職,又稱相關問題同見於本地其他大學。嶺大協理副校長劉智鵬說,高等教育界本身人員流動性高,而本地大學教員薪酬較外地大學高,且本港有良好國際環境,在全球仍有吸引力,未聞八大在招聘上有問題。
嶺大回覆查詢稱,大學聘任的教職員來自世界各地,每年均有正常人才流動,如退休、約滿離任或轉任大學其他職位等,大學亦會招聘合適人才替補空缺,不會影響教與學活動。
葉蔭聰:研究出版壓力大
高離職率各校普遍
根據教資會早前公布數據(見表),上學年教員離職率最高的資助大學是嶺大,比率較上一年度增加1.2個百分點至18%,該校自2014/15學年起連續7年離職率屬八大最高。上學年離職率僅次嶺大的是城大,為9.3%;教大則是7.1%,排第三。
嶺大文化研究系前客座助理教授葉蔭聰說,嶺大人事制度與其他大學相若,但該校名氣較遜,教員或「人望高處向上流」,轉到他校任教。葉曾在嶺大任教近20年,他認為現任校長鄭國漢較重視教資會及研資局訂下的指標,令教員研究出版工作壓力變大。他說自己在嶺大轉為終身合約制(tenure track)後,教學負擔變小但「一日到黑要跑數、出版」,令他與學生關係變疏遠。
不過他表示離職率高屬本地大學普遍問題,一來教員難以獲得終身教席,二來本港大學自我定位為「國際大學」,令校方對教員的研究出版採取更嚴格標準,盼令大學變得更「卓越」,但此定位可能與大學本身排名不符,相關制度遂令大學教員「坐不定」。
劉智鵬:離職率高低難言好壞
嶺大協理副校長、選委界立法會議員劉智鵬說,他非負責嶺大人事事務,不了解教員離職原因,但稱高等教育界職位向全球開放、流動性高,難言離職率高低孰好孰壞。他說大學可按教員專長安排課堂,舉例稱「走了一個教明清史的(教員),我們便請一個教隋唐史回來,來年便轉教隋唐史」,不覺得教學人員流動對大學有影響。
劉說,全球博士供過於求,而本港大學教員薪酬較高,且本港有較好國際環境,很多來自英語國家的學者新人選擇在本港「落腳」,有「海歸」內地學者亦盼來港發展。他稱該校招聘助理教授時收到的申請大部分來自海外,以他所知八大在招聘教員亦無問題。
科大稱離職人數較去年少
除了嶺大,本報亦向其餘7間資助大學查詢教員離職情G。中大稱,全職教員離職主要原因包括退休、轉職或私人理由等,上學年教員數目及流動率與過往相若,對一般教學活動沒有顯著影響。科大稱,每年均有教員因完成合約、屆退休年齡等各項因素離職,自然流失;2020/21學年離職的全職教學人員數目較去年少。
城大稱,該校是本港「積極聘任世界級教員最成功的大學,遠遠超過大學應有的教學編制」;又稱教員增加數量及比率均是八大中最多。浸大及教大分別表示過往均有教員因不同原因離任。
教資會:聘教員屬自主範圍
教資會回覆稱,八大教職員聘任屬自主範圍,教資會不參與,亦沒有收集教學人員離職原因數據,不評論個別大學聘請教學人員情G。
明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