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媒創辦人葉蔭聰:肯定曾商停運否
【明報專訊】一年內《蘋果日報》、「立場新聞」及「眾新聞」等多家媒體相繼停運,外界關注會否有更多媒體自行停運。有份創辦網媒「獨立媒體」的葉蔭聰說明顯感受到寒蟬效應,擔心若更多專業核實資訊的機構消失,社會將出現更多謠言。他說近年已沒參與編採工作,相信「獨立媒體」肯定曾商討繼續抑或停運。
葉蔭聰昨在商台節目《在晴朗的一天出發》表示,「獨立媒體」的成立與2003至04年的政治氣氛有關,當時社會開始有人對新聞自由、媒體自主有憂慮,成立初時有想過因資金問題,做一段時間便結束,但至今仍運作。據「獨立媒體」在社交網站公布的資料,去年11月支出大於收入,合共支出約23萬元,收入約18萬元,當中近95%收入來自訂閱。葉表示,現時「政治因素大得好緊要,財政問題反而不太重要」。
憂專業核實資訊機構減 助長謠言
被問到「獨立媒體」日後應繼續抑或停運,葉蔭聰稱,他過去6至7年都沒參與編採工作及內部討論,相信在寒蟬效應下,「獨立媒體」肯定有商討這些問題。他認為現時客觀形勢不清楚,「標準摸不清」,要由媒體自行思考再下判斷,「好主觀的決定」。他又說,由讀者角度而言,《港區國安法》實施後,媒體「肯定小心好多」,他質疑如何才算「安全」。
特首林鄭月娥日前回應立場新聞事件時稱,傳媒仍有批評政府,不認為有寒蟬效應。葉蔭聰認為,建制陣營媒體的批評反映建制內部矛盾、派系鬥爭,背後原因與所謂「反對派」媒體不同,「改變整個香港的生態」。他又說,若較認真、核實資訊的專業機構減少,只會助長更多謠言傳播。
民政事務局長徐英偉回應有傳媒機構停運時稱,個別機構有何決定「要問他們」,又說《基本法》保障新聞自由,大家只要守法便毋須擔心。他說政府正在研究未來就假信息或假新聞規管的法例,暫未有新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