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事懶人包:禁售象牙盼保育
【明報專訊】立法會2018年1月通過《2018年保護瀕危動植物物種(修訂)條例》逐步淘汰本地象牙貿易。漁護署稱所有象牙管有許可證將於2021年12月31日或之前期滿失效,除古董象牙外,本地象牙貿易全面結束,持有人仍可合法保留象牙作非商業用途,如個人收藏或轉贈等。
環團憂混珠促嚴把關
保育團體「野生救援」(WildAid)2021年4至8月派調查員查訪市面象牙批發及零售店,發現部分營業商戶聲稱會轉賣古董象牙;有商戶疑似無懼禁令,言談間暗示可將非洲象牙冒充可獲豁免的古董象牙銷售。野生救援發言人Dorothy說一般人難用肉眼辨別非洲象牙和古象牙,該會最擔心不法商人將非洲象牙混入合法存貨並於市場繼續買賣。她促請政府日後嚴厲把關及管制古象牙買賣,確保象牙商無法混貨,制定識別古象牙的簡易機制並定期檢查,否則禁令形同虛設。
業界盼港府賠償
香港合法象牙持牌人聯會主席朱振邦稱,業界認同政府打擊走私象牙及保護野象,與保育團體目標一致,香港象牙市場九成買家為內地遊客,但近兩年受社會運動和疫情影響,象牙製成品滯銷,面對全面禁售業界勢將損失慘重,業界會尋求法律意見並研究司法覆核。就外界質疑象牙業界將新舊象牙偷龍轉鳳出售,朱振邦回應稱漁護署會不定時到店舖盤點存貨紀錄,根本無法欺瞞。他說自己仍有1噸存貨,死線逼近讓他極憂慮,若未能售清,估計損失逾億元。
漁護署回應稱,早於5年前已公布象牙禁售政策,業界應有充裕時間處理管有的象牙和業務轉型,重申無計劃向業者作任何賠償。
2016年庫存量75噸
香港合法象牙持牌人聯會副主席陳宗和稱,在無法進出口的限制下,業界象牙存量不可能在限期內售罄,冀政府成立專責小組訂出合理賠償或收購方案,幫助解決庫存問題。1990年政府配合國際禁貿限制,要求商人主動申報存貨,當年紀錄是670噸,政府目標是賣完即止,但政府其後於2006至16年批准由歐盟國家和南非入口1976年前的「公約前象牙」雕刻品及原材料,衝擊本地市場,陳宗和認為這是2016年清點時業界仍剩75噸存貨的原因。
港英政府早於1975年簽署《瀕危野生動植物國際貿易公約》(CITES),將非洲象列為瀕危物種,至1989年,CITES將非洲大象提升至附錄I,並於1990年起禁止國際貿易,惟在禁貿生效前合法進口本港的象牙,經漁護署登記及領有該署簽發的「管有許可證」可在港合法買賣,但不能再出口作商業貿易,古董象牙則不受影響。
◆Quicktake
‧2021年12月31日全面禁止象牙貿易,持有人只可保留象牙作非商業用途,古董象牙除外
‧業界稱象牙存貨難以於限期前「清零」,冀政府幫助解決庫存問題
‧環團擔憂有不法商人將非洲象牙混作古董象牙續賣,或存貨流入黑市交易
●思考題
解釋及說明消費者在保育瀕臨滅絕物種議題上可擔演的角色。
■今日明報新聞(港聞、中國、國際):bit.ly/3lESTwX有效期30日
[通通識 第73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