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潮專家研微藻淨水減碳 一物三用冀港污水廠應用
【明報專訊】本港力爭2050年實現碳中和,政府的《香港氣候行動藍圖2050》提出以推動創科發展和再工業化,促進應用減碳技術和綠色科研。早前獲大灣區項目科技創新特別獎的紅潮專家何建宗,在本港設立實驗室,挑選及以「雞尾酒」方式混合培植多種適合的微藻在港處理污水,達到一物三用之效,除了淨水,還可減碳及提煉有用副產品如飼料、美容產品及生物柴油等。研究團隊在渠務署元朗淨水設施試驗以微藻處理污水,長遠冀技術應用於本港污水廠,更可擴展至大灣區,改善沿海城市水質,將科研成果產業化。
明報記者 馬耀森
前公開大學(現稱都會大學)科技學院院長何建宗研究紅潮近40年,他於2018年退休後,在中大深圳研究院設辦事處,繼續研究微藻減碳及淨化污水等技術,去年在佛山舉行的第24屆全國發明展覽會上,以自行研發的微藻養植反應器技術,獲頒大灣區項目科技創新特別獎。何建宗今年中回港,在科學園設立辦事處,並在上水金錢村自資開設研究中心,做各種培植微藻實驗,並蒐集數據,希望吸引投資者,創立香港品牌,在本地大量生產微藻。他說正申請低碳綠色科研基金,若獲批撥款,會應用於研究微藻減碳技術和應用。
可製飼料燃料美容產品
何建宗解釋,香港水域不時出現紅潮,海水中的藻類大量繁殖,令海水缺氧,導致大量魚類死亡,對漁業來說是災難,然而形成紅潮的藻類極具開發潛力,除了吸收大氣中的二氧化碳,亦可淨化污水,而微藻本身可產生出大量蛋白質、纖維及碳水化合物,可用作禽畜飼料,亦可提煉藻類細胞中的油脂製成生物柴油,甚至飛機燃料;藻類細胞中含有蝦青素、DHA等抗氧化物質,則可製成美容產品,用途廣泛。
何說,微藻泛指在顯微鏡下才能分辨其形態的單細胞植物,生長迅速,利用光合作用便可生長,本身不消耗能源,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本港過去曾受大規模紅潮侵襲,何建宗研究並分析紅潮影響珠三角沿海的問題,後來發現紅潮令水中的魚類死亡,但同時水中的污染物如氮和磷減少,故聚焦研究以微藻淨化污水。
自資設實驗場 研「雞尾酒」混藻類
何建宗在上水金錢村的實驗場內有多個自行研發的微藻養植「反應器」,以透明玻璃纖維圓筒製造,需要不斷打氣,令微藻翻動。他說研究團隊正試驗以「雞尾酒」方式將多種不同特性的藻類混合,以適應不同的天氣、光度和鹽度,希望做到產量穩定,以及改良培植微藻佔地面積大的缺點。
渠署淨水設施測試 成效理想
現時本港污水處理廠以「三級處理」為最高級。何建宗說,其中一個程序是以生物方式去除水中的營養物,成本較高,故未普遍採用,而微藻同樣可除去污水中的氮和磷,達到三級的排放標準,惟要試驗並篩選能適應本港生活污水鹽度較高的藻類。他向渠務署申請在元朗淨水設施內騰出部分設施,測試以微藻處理部分污水,除去水中的氮和磷,他認為成效理想。
渠署:仍在研發 未擬污水廠應用
渠務署回應本報查詢表示,早前曾應科研團體的申請,騰出部分設施予微藻污水處理項目作實地試驗之用,有關技術目前仍處於研發階段,署方現未有計劃將有關技術應用於污水處理廠。
(城市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