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點對點:首宗「交叉換腎」 兩對夫婦重生
【明報專訊】新聞撮要
醫管局總行政經理李立業表示,本港現時有近2300名病人輪候屍腎,過往平均輪候約54個月,情G「不太理想」。當局參考美國、韓國等地做法後,2018年引入「腎臟配對捐贈先導計劃」,讓兩個正輪候換腎、其家屬血型或組織型不符的家庭「交叉換腎」,希望縮短輪候時間。
換屍腎平均等54個月
2021年8月本港完成首宗腎臟交叉配對手術,兩對病人和家屬同時在兩間醫院做腎臟摘取及移植手術,4人在9月中秋節前出院,患者已毋須再洗腎。首宗配對個案為兩對中年夫婦,其中受腎者甲洗腎近八年,家屬兩度希望捐贈器官但血型不琣X。病人在計劃成立之初已加入配對池,等候近3年,但身體每G愈下,即將不再適合做換腎手術而剔出輪候名冊,形容今次配對極具運氣。其中一名受腎者表示,特別多謝另一半願意參加這個計劃,捐腎予陌生人,令自己有重生機會。
瑪嘉烈醫院泌尿科主管及外科部顧問醫生林耀宗說,參考外地做法和確保公平,兩組手術在瑪麗醫院和瑪嘉烈醫院同時進行,過程會通過視像會議「對表」,互相配合麻醉、摘除腎臟等程序。他表示此舉可增強病人信心,亦避免其中一方突然退出計劃。他又稱,為確保捐腎者和受腎者不知彼此身分,會讓捐贈者比平常器官捐贈手術更早進入手術室,雙方不用親自辦理登記手續,避免二人在醫院碰面。此外,每個病人會有獨立編號。截至11月3日,計劃配對池內共有26對病人和家屬。
「化不容為相容」 盼加快配對換腎
醫管局腎臟配對捐贈計劃工作小組聯席主席郭少燕稱,現時活體腎臟移植主要由病人的直系親屬或配偶捐贈,但部分家庭因血型或組織型不琣X未能移植,形容計劃是「化不相容為相容」。腎友聯主席許小姐認為,計劃有助加快腎臟移植輪候時間,惟宣傳稍有不足,不少聯會會員和家屬不了解內容而未加入配對池,希望社會可更開放,讓更多人受惠。
疫下願捐器官者升
醫管局2020年離世者的器官捐贈較2019年增加,當中遺體腎臟的捐贈數字由2019年的42宗升至2020年的55宗。醫管局器官捐贈聯絡主任(港島東聯網)蔡松林稱,疫情下很多人離世,市民「對生與死更看重」,他們覺得捐贈器官能延續另一生命,普遍市民知道能幫人時都願意(為去世親人)簽下器官捐贈同意書。
香港中文大學何善衡泌尿中心委託中大公共衛生及基層醫療學院,2019年4至5月期間用電話訪問1000名18歲以上港人對器官捐贈的認知。結果顯示,有43%受訪者未決定意向,26%拒絕捐贈,僅31%願意捐贈,願意捐贈者中66%未有登記「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調查分析,願意捐贈但未登記的受訪者,有52%人表示決心不足,47.8%稱太忙及37.8%稱因為疏懶。另有31%受訪者不知道中央登記冊,89%受訪者沒瀏覽過相關網站。——綜合《明報》報道
.本港輪候器官/組織移植病人的平均輪候時間(年)(表)
.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登記人數(萬)(圖)
.2019年各地器官捐贈率(圖)
.主要相關課題:公共衛生與人類健康.
◆器官捐贈Q&A
Q:什麼器官和組織可作移植用途?
A:遺體可捐贈的器官包括腎臟、肝臟、心臟及肺;可捐贈的組織則包括眼角膜、骨骼及皮膚。
Q:器官捐贈的條件是什麼?
A:初生至75歲者普遍都適合捐贈器官;至於組織捐贈,眼角膜為80歲以下,長骨由16至60歲,皮膚則為10歲或以上;捐贈之器官或組織須功能良好。被醫學判定腦死者可以同時捐贈器官及組織,而心臟停頓死者大多只可捐贈組織。
願意在離世後捐贈器官者,可在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或器官捐贈證上訂明願意捐出哪一種器官。醫護團隊須獲已離世捐贈者家人的書面授權,才可做捐贈器官手術。
資料來源:衛生署器官捐贈網站
■ 知識增益
劇集涉捐器官 韓1周急增7000登記
據韓媒報道,韓劇《機智醫生生活2》(左圖)涉及器官捐贈的情節,具推廣和宣傳器官捐贈的作用。該劇第7集提到任職醫院保安員的兒子,決定把亡母的器官捐贈有需要的病人。韓國器官捐贈宣傳團體表示,《機智醫生生活2》2021年6月起播放約兩個月至8月,共有16,231人登記器官捐贈,比2020年同期上升3倍,特別是第7集播出後,短短一星期收到7000多人登記,比2020年同期急增11倍。
●模擬試題
(1) 根據資料,以下哪項不屬可捐贈的遺體器官。(1分)
A. 肺
B. 肝臟
C. 心臟
D. 大腸
(2) 根據資料,下列哪項有關「腎臟配對捐贈先導計劃」的描述正確?(1分)
(1)配對成功後,雙方手術會同時進行
(2)首宗配對移植於2018年8月完成
(3)手術當天,捐腎者和受腎者須親自辦理登記手續
A. 只有(1)
B. 只有(2)
C. (2)與(3)
D. (1)、(2)與(3)
(3) 試描述「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登記人數」圖表的兩個主要特徵。 (4分)
(4) 你認為政府可如何改善病人輪候器官移植時間過長的情G?參考資料及就你所知,解釋你的答案。 (6分)
[智學公民 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