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環線架空濕地而建 憂趕走候鳥 涉逾10公頃 環團:如路旁種樹「變乾地」
【明報專訊】全長約10.7公里的北環線項目料2025年動工,港鐵早前公布的工程項目簡介顯示,鐵路走線對沿線濕地生境造成永久和暫時性的損失;長春社檢視北環線走線,發現由錦上路至凹頭一段約1.5公里長的鐵路,沿現時西鐵架空路軌旁邊的補償濕地而建,若該段鐵路同以高架橋興建,有機會影響超過10公頃濕地。
倡以隧道建造 港鐵:待環評提建議
長春社又指,西鐵以原址方式補償濕地的效果並不理想,例如將濕地分割成多份,亦有補償濕地位於天橋底,「有如路邊種樹,濕地變乾地」,與原來生境比較相差太遠,以往在錦田濕地棲息的本地關注濕地鳥類品種彩鷸幾乎消失,認為補償方案失敗,擔憂北環線重蹈覆轍,促港鐵設計北環線路線時避開濕地,或以隧道形式建造該路段。
港鐵回覆本報稱,有關北環線項目各項環境保護、生態環境的詳細評估及緩解措施,港鐵會於環境影響評估提出建議。至於西鐵工程的補償濕地,港鐵根據該項工程的環評報告建議,在2007年起管理補償濕地,並提供日常管理、保養及維修,以及監察濕地的成效,不過港鐵未透露監察物種的品種及數量。
批環評機制先破壞後補償
北環線由錦上路站開始,向北經過錦田公路迴旋處,然後離開西鐵屯馬線,穿過沙埔發展區,再向北經過沙埔濕地及牛潭尾,最後到達新田站。港鐵今年6月公布的工程項目簡介指出,北環線工程項目主要包括隧道和高架橋,該項目於錦上路站以北的走線接近現時的屯馬線,附近地區已於興建西鐵時受影響,以及成為西鐵補償濕地,預計北環線部分工地會落入西鐵補償濕地區,將對濕地產生直接和間接影響。
長春社高級公共事務經理李少文表示,西鐵錦上路站以北沿線,經過高生態價值的沼澤及濕地,在環評機制下,獲准「先破壞,後補償」,他指西鐵於1998年動工,但直至2001、2002年才陸續於原址修復補償濕地,相隔時間達三四年,未能做到工程開展後盡快復修,效果已打折扣。
至於西鐵錦上路段的補償濕地,李翻查西鐵工程的環評報告,發現補償濕地被分割成12幅,以補償工程引致12公頃濕地損失,惟每幅濕地由0.15至2.12公頃不等,面積太細;鐵路沿線在施工期間變了工地,「不少補償濕地位於高架橋底,附近又有民居,人為干擾太大,根本唔似濕地,似路邊種樹多些」。
西鐵工程先例 彩鷸近消失
李少文指其中一幅補償濕地位於錦田蒙養小學旁邊的沼澤,1996年錄得80隻彩鷸,數量較塱原更多,但受西鐵及錦田繞道等工程影響,沼澤遭一分為二,即使後來復修濕地,難以回復舊觀,至今僅錄得零星數量的彩鷸在補償濕地出沒。
李續指,西鐵錦田段濕地消失所造成的影響至今仍未能緩解,西鐵工程使彩鷸在錦田幾乎完全消失,顯示要再造濕地,恢復原有的生態功能並非易事,若日後北環線以架空橋方式興建,預料西鐵補償濕地很大機會再被破壞,就連僅餘的生態價值亦會消失,促港鐵在設計北環線走線時,應盡量避免影響濕地。
明報記者 馬耀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