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金句.人貴自知:自見、自聞、自慮
【明報專訊】人本應有自知之明,眼所見,耳所聞,心所想,其實都近在咫尺,清楚明見。可不自知的人老是盯荍O人紕漏不放,反過來對於自己,卻往往茫昧不清,以至失察錯判。◆
夫見人而不自見者,謂之矇;聞人而不自聞者,謂之聵;慮人而不自慮者,謂之瞀。故明莫大乎自見;聰莫大乎自聞;睿莫大乎自慮。
漢?徐幹《中論?修本》
◆語譯
只看見人家的缺失,卻看不見本身的犯錯,稱為「眼瞎的人」;
只打聽人家的壞話,卻聽不進對己的批評,稱為「耳聾的人」;
只思量人家的短處,卻想不到自己的不足,稱為「心昧的人」。
怎樣才最精明?
是仔細認清自己;
怎樣才最機靈?
是清楚聽見自己;
怎樣才最睿智?
是準確審視自己。
◆出處和背景
這句話出自徐幹《中論》卷上〈修本篇〉。徐幹是文學史上赫赫有名的「建安七子」之一,生於政治動盪的漢魏之際。當時曹操求才若渴,徵召他作幕僚,但他還是謝絕了。徐幹雖懷有大志,但洞悉政治黑暗,時不我與,只好歸隱避禍,閉門著書,既以名節自立,又成一家之言。由此可見,徐幹還是懂得自己的人生方向和事業限制,是一個自知的人。
◆內容分析
每一個人都有眼睛、耳朵、心肝,為什麼會對自己所作所為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思而不得?皆因許多人把所有了解自己、反省自己的途徑都壅塞了。有自知之明的人,能夠通過眼所見、耳所聞、心所想等不同途徑,有效地認識自己。(見表)
◆應用與感悟
大多數人總是眼睛瞧荍O人,耳朵朝向遠方,心思絕少反過來自省,從而欠缺自知之明;自己則總是包裹在完美的形象當中,從不打算戳破。心怕戳破了情何以堪,也沒準兒可以把它修補過來。
曾經聽過一個故事。某人晚上照鏡子,覺得頸上有點癢,用手去摸,摸到一個很小的疙瘩。他感到奇怪,用指甲去刮,竟然刮起了一層皮,輕輕拉起,往鏡子一照,赫然見到人皮之下,包裹茪@張極醜陋的臉,面目猙獰,無法正視。他趕緊把人皮合上,確定沒有痕[後,便安心上H睡覺。第二天,他把一切都忘掉了。這個故事說明了人在自省過程中,能否真正面對自己。世上沒有完美的人,人總會犯錯,眼中所見、耳中所聞、心中反省,都讓我們清楚了解自己的不足,甚至幾乎撕開了掩蓋猙獰面目的那一層「畫皮」。可惜多數人選擇視而不見、聽而不聞,活在虛偽當中,瞞心昧己,錯失了自我修正、自我完善的機會。
◆人物例子
周處除三害
周處年少時恃荇a族權勢,任性妄為,為禍鄉里。一天,他看見鄉里愁眉苦臉,就問父老有什麼煩惱。大家都說「三害未除,何樂之有!」查問之下,得知「南山白額虎,長橋下蛟龍」是其中兩害,於是周處先上山射殺猛虎,又下水與蛟龍纏鬥。鄉人見周處三日三夜沒有回來,以為他也死了,大家都歡天喜地,額手稱慶,說「三害已除」。這時周處卻活茼^來,把一切都看在眼堙A才知道自己竟是三害之首,於是痛下決心,改過自新。
周處當初做了好多錯事,惹人討厭,但不懂得反省,沒有自知之明。後來,他得知眾人對自己不滿,才重新認清自己的不足,決心改過。這時,周處成為一個既能自知,又肯自我改過的人,十分難得。由此可見,人不自知,往往誤己害人;人能自知,方能克己助人。
■朱崇學:退休中學助理校長,教授中國語文、文學、歷史等科目;對中文寫作和文學創作的教與評頗有涉獵。
文:朱崇學
[語文同樂 第54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