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驗口水取代「篤手指」測血糖
【明報專訊】港大上月公布9所研發實驗室進駐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5年資助金額逾30億元,其中與哈佛大學工程與應用科學學院合作設立的「先進生物醫學儀器中心」,正研究利用微流體技術開發生物醫學儀器,利用比頭髮更幼的管道控制流體,冀能提升醫學診斷、篩查的準確度,同時降低成本。
先進生物醫學儀器中心今年中進駐科學園,集中針對4個主題研究,包括費用相宜的篩查測試、精確伴隨式診斷、策略治療方法及先進醫療配件,合共約20個研究項目。負責人之一、港大機械工程系副教授陳國樑說,他的團隊正集中研究可預測身體狀G的器件,透過量度患者汗水、唾液、心跳等,作疾病的早期診斷。他以糖尿病為例,現時大部分患者需定期「篤手指」監測血糖水平,他們的構思是讓患者咀嚼香口膠,再將沾有唾液的香口膠放於器件檢測,冀可減輕對患者的侵入性。
「微流控」技術可減少採樣
中心總監、港大機械工程系教授岑浩璋表示,研究項目中,不少會用到微流控技術。他解釋,管道愈微細,愈能預測及控制流體的流動方向、速度,如果利用此技術生成細小的液滴,再以液滴作容器,取代傳統的試管、膠板,有助減少所需生物樣本(如血液)分量,同時提升檢測速度及敏感度。他期望研究項目可應用於不同疾病,亦會與病毒方面的專家合作及探討。
港大另一個獲選進駐InnoHK的研發實驗室,為與日本東北大學合作的「創新製衣技術研發中心」。帶領研究的港大太古工程講座教授兼微系統技術講座教授田之楠說,製衣業現仍依賴勞動密集的傳統生產模式,但面對勞工短缺,加上更多消費者期望以更低價格、按個人需要訂製服飾,中心正研究以人工智能及機械人技術,發展人機協同的成衣生產,令機械人生產系統能配合工人完成生產工序。
製衣結合AI滿足個人化需求
中心首席營運官吳海鵬解釋,現時機械人系統在識別及處理布料等柔軟及易於變形的物料有一定困難,但他們研發的技術結合人工智能,透過輸入不同布料、材質的數據,令機械人能預測布料的變形,以便自動進行縫紉工作,部分對人體健康負面影響較大的工序,亦可由機械人替代。中心現正申請專利,料將來會與廠家商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