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台總部擬建新副樓 翻新「紅屋」成歷史室
【明報專訊】香港天文台計劃在法定古蹟尖沙嘴天文台總部內,興建一座新副樓,以解決現時辦公室和設施空間不足的問題,同時擬翻新現有的「紅屋」,成為天文台歷史室,預計整項工程於2024年首季施工,2027年完成。
總部法定古蹟 料2027年完工
現時天文台總部內主要運作空間為1883大樓及在1980年代初落成的百周年大樓,天文台表示,由於近年不斷擴展服務,包括提供更多天氣資訊、研發多項新服務如「閃電臨近預報」、「定點大雨資訊」等,已增加人手、氣象儀器及電腦系統,令總部內空間不敷應用,且自1990年代末期起租用鄰近私人辦公室,因此建議在總部內的露天停車場及附近位置興建一座新副樓,以解決空間不足問題,並提供空間發展天文台業務。
近年服務增 總部空間不足
根據天文台委聘顧問提交的環評報告,擬建新副樓的工地面積約3250平方米,建築物最高高度為20.6米,料提供約3800平方米總樓面,天文台將在新副樓內提供綜合預警中心、氣象數據及電腦中心、天氣雷達及衛星中心、氣象儀器校準實驗室及電子儀器工場、員工休息室等。
除興建副樓外,天文台亦計劃翻新現有的「紅屋」,成為天文台歷史室,用作保存和展示天文台具珍貴歷史價值的物品,並展示本港過往重大天災的歷史資料,供市民和團體預約參觀。
環評料對鳥類蝙蝠影響小
環評報告亦顯示,漁護署2018年11月曾在工地內,記錄到具生態價值的白鵛鴉出現,其後2019年8月實地調查未有發現,稱由於沒有白鵛鴉於工地棲息及繁殖的紀錄,預計工程只會為白鵛鴉帶來短暫影響。報告又稱,位於工地以外、天文台總部內的棕櫚是短吻果蝠潛在棲息地,但考慮到短吻果蝠是市區常見物種,預計牠們在完工後將會回來,認為間接影響較小。
報告又稱,天文台總部內的植林區是鳥類和蝙蝠的潛在棲息地,預計有關工程會減少植林區面積,建議採取預防措施,例如在樹木周圍建立緩衝區,以減少人或機器對鳥類和蝙蝠的干擾,直至牠們離開為止。
(城市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