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灣區GBA專題:灣區達人教創業:先小試牛刀
【明報專訊】大灣區9個城市總人口逾7200萬,去年生產總值(GDP)達1.68萬億美元,超過韓國(1.63萬億美元),人均生產總值超過2.3萬美元。以上數字只為說明大灣區經濟規模之龐大,如果香港年輕人想自己做老闆,大灣區可能是一個機會。內地創業在成本和行業多元化上佔優,加上香港年輕人有國際視野,有助提升他們在灣區創業成功的機率。有「大灣區達人」之稱的前海港駿達(深圳)商業服務創辦人余日峰表示,香港年輕人到深圳或珠海等城市創業,最好先建立好人際網絡,可以先與內地企業合作或入股,不要一來就投入成副身家,因為中港兩地文化及經營模式有差異,可以先小試牛刀,累積足夠經驗後才做大整盤生意。
明報記者 龍彩霞、黃清瑤
余日峰在2003年已走入大灣區,從事貿易,近年他協助400多家企業在大灣區開拓市場,並在2018年推出著作《走進大灣區——港商如何落地前海/橫琴/南沙》。2020年因為疫情爆發,余大部分時間留港,他另闢蹊徑,開拓抖音市場講解進軍大灣區,累積播放次數達1.5億。
灣區創業選擇多 宜先打工了解市場
余日峰認為,年輕人在大灣區創業與香港最大的分別是大灣區提供的選擇很多。香港的大學畢業生到社會找工作,可以選擇的行業離不開金融、地產、旅遊和零售等;內地市場則大很多,很多分得比較細緻的行業也有生存空間,而且內地客戶亦很支持高科技和製造業。他舉例,如果在香港希望成為一名工業模具師傅,因為香港基本上已經沒有工業,很難有出路,「香港市場太細,一些工業根本無法生存;但在內地由於市場大,仍能找到足夠客戶,可以繼續做下去。」所以建議有興趣的香港青年可在這方面專修鑽研,成為出色的技術人才。
雖然內地商機處處,但余日峰認為,年輕人須先熟悉內地營商環境,不用急於創業。余日峰建議,有機會的話,港青可在內地工作一至兩年,先熟悉環境。如果擔心內地打工的工資比較低,可以在香港尋找一些有機會返內地工作的職位,從而增加對內地市場的了解,以及拓展自己的人脈。
另外,余又建議,有興趣創業的人士毋須把所有資金投放在生意上。他表示創業起始,很多時都要「交學費」,所以最好是先按照別人的步伐走一走,或與其他人合股,盡量減少自己所投入的資金,以免「一鋪清袋」。
「40清單」出爐 開公司時間料再縮
俗稱「40清單」的深圳綜合改革試點首批授權事項清單已出爐,當中提及要優化創業投資企業市場等措施,余日峰表示,在深圳開設一家公司所需的時間,已較幾年前大為縮短,最快10個工作天便可完成程序,他預期「40清單」之後,未來到深圳創業開公司的手續會進一步簡化。在「40清單」中,提及要優化創業投資企業市場准入和發展環境,鼓勵深圳制訂促進創業投資發展的地方法規,營造有利於創業投資發展的生態環境。
余日峰憶述,2016年在前海成立公司需時約兩個月,現在已縮短至約10個工作日,是一大進步。此外,橫琴、南沙等自貿區的手續程序也逐步簡化,雖然未簡化到像香港一樣數小時已可辦妥,但無疑已較幾年前大幅進步。不過,余日峰認為深圳在便利開公司方面仍有改善空間,如開設銀行戶口時有多項繁瑣的認證手續,這些都是有意在深圳創業的人士需要注意的地方。同時,在行業的資格互認上仍有一定限制,例如香港的專業人士,如執業律師、測量師等北上發展,要執業仍有一定限制,希望未來政策可以逐步放寬。
毋須實繳註冊資金 籲勿作大
在大灣區開公司,現在已經不需要實繳註冊資金,這跟10年前不同。余日峰說:「以往如果註冊100萬元註冊資本,必須要真的打入100萬元,並且要在公司成立的時候一次過打入去,但現在已經不需要了,現在是認繳制,基本上只要在公司開好後,營運期間任何時間,覺得需要時才打款入公司都可以,這樣為很多剛開始沒有業務的公司,提供了很大的彈性。」市場有個說法,就是註冊資金愈大愈好,因為可以予人公司實力較強的印象,余強烈不建議客戶這樣做,因為有限公司雖然是有限責任,但有限責任的有限程度有多大,正正就是由註冊資金金額決定。「假如你註冊了1億元,但沒有完全實繳,到時萬一公司因任何原因發生債務危機,你就必須把未實繳部分繳交,這樣才能把公司清盤,在這個情G,如果你未有實繳1億元,那你就要先補回1億元給公司,才能清盤。」
在內地開公司,必須界定經營範圍,在申請公司過程中,經營範圍是分兩種:一種是備案制,另一種是審批制。備案制的公司基本上把經營範圍寫好備案就可以,一般都能順利成立;審批制就是你必須要在其他部門得到一些許可,才可以正式開設公司,最典型需要有許可類型公司,就是一些金融類及投資類經營範圍公司,現在都必須要獲得金融辦的許可,才可以開立。
如有意在內地創業但又無從入手的人士,坊間有不少機構或企業會不定期舉辦工作坊,或提供收費服務以協助港人進入內地市場,以及教導如何獲取政府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