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網箱供理大授課 漁民做導師 學養殖學法例
【明報專訊】漁護署在東龍洲建造的現代深水養殖場設有3組網箱,其中兩組供理大推行海產養殖現代化及可持續發展計劃,為傳統養殖戶和有意投身養殖業的年輕人提供課堂理論和實習訓練,參加計劃的學員要學習基本養魚技巧,由魚苗飼養至推出市場發售。
學員憂新技術門檻高 盼資助
有年輕學員表示,在資深漁民指導下,學習到實用的養殖技巧,有助將來投身養殖業,惟擔心入場門檻較高,希望政府承擔部分建造費用,供市民承租營運,亦可避免大財團壟斷。
港大學生羅浩珈是學員之一,他喜愛魚類,故選修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學科,但與養殖業屬兩回事,亦無相關課程可報讀,不知如何入行,認為現時由資深漁民教導的技巧甚為實用,例如每名學員獲分配的網箱,外表看似平平無奇,實則牽涉各種養殖技巧,例如在魚排中央放置圍網,可防止魚餌散開,網箱上加設魚網則可防止雀鳥食魚。
他參加課程後體會到傳統漁民辛勞,例如魚苗成長過程需按大小分組,「要用魚網逐條撈起,每條魚本身有一定重量,加上數呎長的魚網,瓥蔆|重鰲X倍」。
學實用技巧 體會漁業辛勞
另一學員洪婉程亦是港大學生,她平時會暈船浪,但喜愛魚類,家中飼養熱帶魚,雖然目前未決定將來是否投身養殖業,但認為可學多一種技能,故無懼日曬雨淋,不過在魚排工作時仍要服暈浪丸。
漁業持續發展基金海產養殖現代化及可持續發展計劃負責人、理大應用生物及化學科技學系助理教授郭穎軒指出,水產養殖培訓實習課程是漁業持續發展基金項目,招收了60多名學員,導師包括資深漁民,有數十年養殖經驗,學員每周需實習不少於18小時,為期8至10個月,每名學員獲分配一批魚苗,包括金頭鯛及黃P峞A今年3月投放魚苗,現時已生長至約1斤,最快下月推出市場發售。郭穎軒稱,學員除養魚亦要全面學習相關法例、飼料運用、水質監測、魚類疾病及預防,以及營運策略等。
(城市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