濕地魚塘傾泥 塘壆愈填愈闊 北區發展 環團憂現廢料黑點
【明報專訊】本港土地供應緊絀,社會有聲音建議政府開發后海灣部分濕地緩衝區,惟政府未提出具體發展方案,生態價值更高的「濕地保育區」已告失守。蠔殼圍位處米埔濕地越冬候鳥的飛行路徑,擁有大片相連魚塘,是濕地保育區內重要的補給站,但有行山人士發現至少有3個魚塘遭填泥,當中夾雜建築廢料,擔心河套區及附近新市鎮發展,會產生大量建築廢料,魚塘會成為傾倒泥頭廢料的黑點;有環團指該處今年5月中開始出現倒泥活動,情G不斷惡化,促請政府加強執法。
發展局:私人農地沒用途限制
行山人士:用途是「自然保育區」
發展局指,該3個地點屬舊批私人農地,沒有用途限制,惟不得搭建構築物(已登記寮屋除外)。因此,在有關土地上傾倒泥頭沒有違反土地契約條款。北區地政處曾於今年6月調查其中一個填泥地點的投訴,即料壆村以北的魚塘,發現附近的政府土地上亦有填泥,已採取土地管制行動。地政處會跟進政府土地的情G,如不合法佔用的情G持續,處方會採取進一步的土地管制行動。本報昨向規劃署查詢填泥有否違反土地用途,至截稿前未獲回覆。
部分塘壆闊至6米 足夠雙線行車
有行山人士昨於facebook發帖稱,北區蠔殼圍擁大片相連魚塘,但魚塘以南單線單程路,路旁至少3處遭傾倒泥頭,大部分位於濕地保育區內,土地用途則為自然保育區。
行山人士指,懷疑非法填土的魚塘本身已荒廢,變成雜草叢生的半濕地,涉事者在原本的魚塘塘壆上堆泥,加高至超過2米,塘壆表面闊4至5米,令整體濕地面積縮減,認為有違規劃署將后海灣魚塘劃為濕地保育區,區內魚塘不能有「濕地淨損失」的規劃意向。
長春社:處候鳥飛行徑 重要補給站
帖文又指,其中一個倒泥地點位於料壆村以北約200米的魚塘,規模是3個地點之中最大,手法與另外兩個地點相若,都是沿魚塘塘壆傾倒,部分塘壆加闊至6米。他質疑復修塘壆,毋須大幅擴闊塘壆闊度,但現時塘壆足夠雙線行車,明顯太闊。他說,現場所見,部分塘壆已豎立了北區地政處的警告牌。
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表示,蠔殼圍位於河套以東,位於濕地保育區的末端,是候鳥的飛行路線,亦是補給站,對候鳥極為重要,而該區接近邊境的魚塘較少填泥,反而附近幾條鄉村如料壆村及馬草壟村均有傾倒建築廢料個案。
吳希文說,該區填泥活動不斷擴大,今年5月中發現蠔殼圍沿路魚塘,每隔約300米的路旁遭填平,面積約一個車位大小,令路面變闊,估計是為方便掉頭,但隨後填泥活動更活躍,「沿荅蹓o魚塘的塘壆填,有五六米闊,可供大型車輛行駛」,估計有人貪方便將附近地盤泥頭棄置在魚塘,而隨蚞F近的新界新市鎮陸續動工,非法棄置泥頭活動會更嚴重,他稱其中一個填泥地點附近是河道,擔心暴雨引致水浸。
根據規劃署的指引,位於濕地保育區內的魚塘「是后海灣地區濕地生態系統不可或缺的部分」,「全部都須予保育」,又指「除了為保存這個地區的生態價值而必須進行的發展,或者絕對基於公眾利益而必須進行的基礎設施項目外,濕地保育區內將不准進行新發展」。
劉國勳:荒廢魚塘保育價值大減
不過,民建聯立法會議員劉國勳認為,荒廢的魚塘生態價值已大減,「唔係劃個範圍出來就得,魚塘荒廢驉A一條魚都無,生態價值有限」,他指河套區附近有不少濕地,將河套、落馬洲及新田等地分隔,不利整體發展,故提出將部分濕地發展成「港深創新發展樞紐」。他認為保育濕地應「重質不重量」,例如集中資源活化荒廢的魚塘,令其發揮更大的保育功能會更理想。
明報記者
(城市保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