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選擇留守 公民科活用通識經驗
【明報專訊】推行逾10年的高中通識科周三(9月1日)起由國情內容佔多的公民與社會發展科(公民科)逐步取代。雖然通識科將走進歷史,但有教師認為在此科累積的經驗不會因此驟然消逝。有將過渡至公民科的通識教師稱,會致力令課堂變得有趣,冀學生有得茪屁l,可透過新科多接觸世界,尊重不同人意見,達至通識科的目標。另有新學年不教公民科、轉教全新選修科的通識教師稱,會參考通識教學方法,以多元活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尊重別人意見 就是通識科目標」
新學年高中4核心科改革,其中通識科改動最大,將逐漸由公民科取代。部分教師面對課程改革,內心五味雜陳,離開杏壇,在通識科耕耘逾10年、任職中學通識科主任的周老師則決定留下來,助同科教師過渡轉型:「始終公民科是新科,要預備教材、要適應課程,科主任不做由誰做?」
公民科教師將率先教授有關香港主題,涉《基本法》、《港區國安法》等法律內容。周老師說,「我們科組只得一個目標,就是令學生上這堂不覺悶……希望學生享受課堂,『有牉迅U』」,並啟發他們思考,讓學生學會尊重不同人意見,即通識科課程目標。不過她說,教師尚未掌握公民科考評要求,教學方法需時摸索,初時授課或先讓學生閱讀及消化教師提供的資料,再找問題答案。
有意見認為學生在公民科的思考空間不及通識科,周老師引述教育局官員稱,教師在課堂可談國家的負面事及失誤,「只要我們(教師)沒扭曲事實,在認識有關事實後,下一步可提出改善國家的方法、貢獻國家,我估這樣教是安全的,而我們以往都這樣教學生」。不過她承認,因應近年教育生態,有教師在通識科已避教部分課題,亦有教師擔心日後或觸碰當局對公民科的前設。
談國家負面事實非扭曲 相信未觸紅線
公民科內容及課時較通識科減半,所需教師人手隨之減少,部分通識教師未能過渡至新科。中學教師羅潔玲2005年起執教鞭,16年來任教通識科,因應校方安排,新學年她不教公民科,轉教其校新設、高中選修的旅遊與款待科。
羅說旅遊業、酒店管理等專業知識對其而言不止全新,而且艱深,6月起她猶如學生般提荇款科課本自學,同時研究該科課程指引、教育局網上教學資源等,她亦參加過局方舉辦的課程詮釋研討會。由零開始建立旅款科知識,羅卻沒嘆困難:「等於以前學(通識科)新議題,一帶一路我都不懂,我咪自己學。」
通識自主學習精神 可用於其他學科
旅遊與款待科在羅任職的學校屬全新科目,由她一人負責,這個暑假她需包辦教材、簡報等。羅亦向該科前人請教教學方法,她說很多前教師建議可按教科書及歷屆試題授課,俗稱向學生「塞書」,不過她自己在教學方法上「返唔到轉頭,因為(教)通識並非如此」,故希望在旅遊與款待科讓學生自行蒐集資料、做匯報等,亦會考慮安排校外活動,務求貼近以往通識教學方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
明報記者 黃焯謙